说说满族儿童的游艺活动
2015-05-11 06:52 抚顺七千年 作者不详
2771
满族儿童六、七岁开始用“斐兰”习射。“小儿以榆柳为弓曰斐兰,剡荆蓠为矢,翦雉翟鸡翎为羽”[1]。习射之余,儿童仍围坐掷“罗罗”...
满族儿童六、七岁开始用“斐兰”习射。“小儿以榆柳为弓曰斐兰,剡荆蓠为矢,翦雉翟鸡翎为羽”[1]。习射之余,儿童仍围坐掷“罗罗”。
罗罗是野兽或家畜腿上的髌骨,俗称“嘎拉哈。“童子相戏,多剔獐、狍、糜、鹿前腿前脊,以锡灌其窃,名噶什哈(即嘎拉哈),或三或五,堆地上,击之中者,尽取所堆,不中者与堆者一枚。多者千,少者十百,各盛于囊”[2],以上记载是小男孩在室外玩“嘎拉哈”的活动。
小女孩在室内炕上耍“嘎拉哈”。将“嘎拉哈”的四个面都定有特殊的名称,分别为“珍儿”、“驴儿”、“坑儿”、“暴儿”。利用四个面的不同组合分别进行“弹”、“抓”,这种游戏可以锻炼小女孩心灵手巧。
还有的儿童把兽或猪的下颌骨系上绳子,在地上拽着跑叫“哈巴车”。有的儿童把扇形的兽肩胛骨拴上铜钱,一摇晃发出拍拍的响声叫“哈拉巴板”。这种用兽骨或猪骨作儿童玩具的游戏,与满族先人喜欢狩猎和养猪有直接关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上一页1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满族风俗
- 上一篇:鄂成喜:儿时记忆——悠车
- 下一篇:满族自古清明上坟不烧纸——插佛托
相关文章
-
04-02满族自古清明上坟不烧纸——插佛托
-
02-09说说满族的除夕民俗
-
01-27满族风俗之办满口、打下处
-
01-20满族婚育礼俗之开脸与揭盖头
-
01-19满族婚育礼俗之“三日婚”
-
11-30满族的三大怪
-
11-24满族“颁金节”的由来
-
06-02满族人不伤害燕子的习俗从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