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有位妇女拎着一塑料袋鱼上车,被身旁的男乘客碰了一下,鱼撒到地上。
“挤什么?”妇女勃然大怒。“没长眼啊?把人家东西碰掉,硬装看不见,给我拣起来。”一场争吵即将发生。
邓凤兰走过去,拣起鱼,用纸包好,笑着递给那妇女说:“怪我没提醒大家,才忙中出错,给您赔不是了。”
女乘客怒火全消,男乘客深受感动,两个人不好意思地连连道歉。车上的人赞不绝口。
煤都的傍晚,色彩斑斓,公共汽车,在迷人的夜色下穿梭。
汽车驶进区人委车站,六七个青年随着乘客蜂拥而上。
邓凤兰的眼光是敏锐的。她能从乘客的表情中,猜想到他们内心的活动。不出所料,一个青年弯腰去割一位妇女的小皮包。
“没票的同志请买票。”她柔声地说着,来到青年身边。“小伙子,是胃疼,还是腰疼?请到我的座位休息一会。”她拍着青年的背说。
青年直起身,“大姐,你太会说话了,怎么好意思坐您的座呢”。几个同伙也凑过来说:“别管他,让他疼吧。”
“每个乘客都是我服务的对象,他有困难,我怎能不帮助呢。”
小青年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买票,下车。
巧妙的服务,保护了乘客的财产。乘客感激地说:“亏了您,不然我这三百元钱准没了。”
夏日的中午,骄阳似火。站台上,一位拄双拐的姑娘眼巴巴望着就要起动的客车。
邓凤兰忙跳下车问“小妹妹,是接站还是上车?”
“想上车,怕上不去。如果能等一会,就让我爬上去吧。”
“那怎么行。来,扒在我的背上。”邓凤兰把姑娘背上车,已是满头大汗。
姑娘的泪水顺着脸颊扑簌簌地流下来。
“小妹妹,是不是上车时我碰着你了?”
“姐姐……”姑娘扑到她的怀里,呜咽着说:“若有你这样的亲人,我怎能往绝路走……”
原来,姑娘从小落下残疾。父母去世,靠哥嫂养活。遭白眼,听闲言,哥嫂吵架。一时想不开,喝了敌敌畏。眼下才从医院回来。
心酸,理解,同情……姑娘的泪就像流进邓凤兰的心。
一路的安慰,一路的鼓励:小妹妹,读一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做保尔、张海迪那样的人。到民政局去申请工作,走自强自立之路。
姑娘的眼睛亮了,看到面前有条路一人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