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又出版了近14万字的《乘客心理与最佳服务》一书。
她们的研究成果,受到中宣部领导的高度评价。中央领导李瑞环为她们题词“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
五
1991年,邓凤兰到了退休年龄。组织安排她任车队党支部书记。
在乘务员岗位磨砺了30多年的邓凤兰,在领导岗位又是怎样做的呢?比我们沿时光的潮汐去俯拾她那一串串闪光的珠贝。
司机刘福宝家住农村,爱人和孩子都是农村户口。爱人病逝后,孩子户口成了难题。“怎么办?”
“钱。花钱就能办成亊。”周围的人们给他出主意。
“哪里有钱,爱人治病欠下的债还没还清……”他越想心里越没缝,整天无精打采,闷闷不乐。
这事被邓凤兰知道了。她不顾一天工作的疲劳,四处奔波。找有关部门联系,向主管部门领导反映……
几天后,有关部门登门为刘福宝办理户口手续。刘福宝惊得不知说啥是好。望着邓凤兰和那些工作人员,壮汉的脸上滚落着热泪。
—天,乘务员李凤荣哭着找到邓凤兰述说:“爱人去逝后,自己带孩子生活好难……家里房子漏雨,多次找爱人单位都没给解决。”
“他们不管,我们管。”邓凤兰马上拿起电话与市学雷锋典型联谊会联系。第二天,房产公用局党委书记金国吉同志派人修好了房子。
车队实行车组承包、优化组合、单车核算。两名乘务员被剥离待岗。邓凤兰不是推出不管,她积极想办法,帮她俩在市中心办个冷饮服务站,用自己的1000元租了冰柜。
一个月下来,两名乘务员还上冰柜钱还有节余。她俩高兴得逢人便说:“多亏了邓书记帮助咱!”
“成功的人往往都是从关心别人、重视别人开始。”在车厢.她待乘客如亲人;当领导,她把职工当亲人。她说:我要从关心爱护职工入手,做好思想工作,当个好公仆。
是啊,职工有话愿找她说;有事愿找她办;有困难愿找她帮;有不愉快的事愿找她谈。因为她把职工当亲人。
现在,邓凤兰集各种荣誉于一身,可那些耀眼的光环,并没有使她执著如初的情怀褪色。
对邓凤兰来说,变化的只是岁月.不变的是她对事业的真诚。
她经常背着票兜出现在车厢,保持着普通乘务员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