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卫国的楷模——老山英雄
1979年,我国打响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直延续到1989年。李海峰、顾金海、史光柱、徐良等英雄人物的事迹让我们这些有志于军旅生涯的适龄青年热血沸腾,踊跃报名参军。1982年我高考落榜,我的第一选择是参军、上前线。因为报考体育学院的打算被家里否定了,这次我毅然决然不顾父母的反对,到街道报了名。我和青年们到抚顺矿务局医院参加体检,我还特意穿上了黄色的军布夹克,精神抖擞地迎接逐项的体检。哪曾想身体指标都合格,身高也高出一同参加体检的大部分青年,只是左眼的视力1.5,但右眼视力只有0.7。我还记得当时体检处有位部队的老首长走过来,亲自让医生反复给我检查右眼的视力,结果还是不行。任我磨破了嘴皮子,向医生说尽了好话,但“官法如炉”,医生始终坚持原则,最后还是在我的体检表上划了“X”,老首长也只得一脸惋惜地放弃了我这个大个头的小伙子。
回到家里,一向刚强、30岁才有我这个老来子的妈妈正躺在床上默默地哭着。听到我因为视力体检未过关,妈妈立刻一脸喜色,破涕为笑。不久,母亲就做出了提前退休让我接班入厂的决定。就这样,我走进了母亲、大舅和哥哥姐姐工作的抚顺挖掘机厂,开始了十年最值得怀念的青春岁月。后来由于工作的关系,与当地部队的领导多有接触,我总是开玩笑,“没当过兵,但当过民兵营长,也算圆了自己的参军梦”。
岁月如箭,星移斗转,当年的热血青年已年过五旬,成了“奔六”的人。《老男孩》里有段歌词“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告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它倾诉了对光阴飞逝、不再年轻的惆怅。但我每每自问内心,血仍未冷,火种就是陪伴了自己少年和青年光阴的时代楷模们的启迪和感召,他们是使激情永远燃烧不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