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探究

历史探究

试述《清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7)

2015-06-05 13:11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谢贵安 3904
从清代整个史学史的发展过程来看,所有官方史书乃至私修史书,基本上都遵循原始档案—《清实录》—清代国史—各种下游史书的史料流程,形成史料讲究、史实可信的史书系列。虽然难免有史料重复、辗转传抄之弊,但也保证了史源可靠和来源明了的特性。

  三、《清实录》的史料流向

  《清实录》史料本来属于清代档案、起居注等原始史料之流,但对于下游史书来讲,又成了它们的史源,实录中的史料为下游史书所汲取和采录,反映出《清实录》对后修史书产生了强烈的辐射和影响。《清实录》修成后,对后修之皇帝书史、纪传体和传记体、编年体和典章制度体史书,都产生过影响,其史料不断被后修诸史所汲取和引用。与原始档案的凌散和零乱不同,《清实录》修成后,成为编整有序、装订成册、便于查阅和翻览的史料性史书,因此后修各种史书一般都首先从实录中汲取相应的史料,而不是从原始档案中查找。因此,《清实录》成为后修许多史书的史料之源。

  (一)流向后修之有关皇帝的史书

  《清实录》最早的史料流向是《大清圣训》。《大清圣训》相当于明朝所修的《大明宝训》,是从修好的《清实录》中,专摘皇帝的懿言嘉谟堪为宝训者,编纂而成。顺治十二年,内翰林国史院侍读黄机上奏称:“年来纂修太祖、太宗《实录》告成,伏乞皇上特命诸臣详加校订。所载嘉言善政,仿《贞观政要》《洪武宝训》诸书,缉成治典。”于是决定从实录中摘取史料,仿《洪武宝训》等书纂成清太祖和太宗两帝的《圣训》。(27)癸未,世祖谕内三院:“《实录》业已告成,朕欲仿《贞观政要》《洪武宝训》等书,分别义类,详加采辑,汇成一编,朕得朝夕仪型,子孙臣民咸恪遵无斁,称为《太祖圣训》《太宗圣训》。”(28)从康熙始,清廷恢复了明代制度,将《圣训》与《实录》一起修纂,而次序仍是先纂《实录》而后摘编成《圣训》,同时进呈。据《清圣祖实录》卷107载,康熙二十二年二月丙子,“以重修《太祖高皇帝实录》《圣训》,命内阁侍读学士翁英……为纂修官。又纂修《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圣训》,命内阁侍读学士徐廷玺……为纂修官。”二十五年二月甲辰,“以纂修《太祖高皇帝实录》《圣训》告成。上御太和门,立视捧送《实录》《圣训》”。庄吉发研究了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现藏清代诸帝《圣训》后指出:“就其内容而言,与实录所载上谕大致相同,间亦有出入。”[14]337出入之处,表明《圣训》也可能另有源头,但不管怎样,《实录》都是《圣训》的一个重要史源。

  除《清圣训》外,清康熙初期还从《实录》中撮抄史料编成《祖训》一书,作为经筵日讲的教材。当时福建道御史王鼐疏言:“宜及时举行经筵。请于满汉词臣中,择其老成渊博者,授为讲官。将经史有关治道之言,采辑翻译,以备进讲。并请蚤修三朝《实录》,撮其要旨,编为《祖训》一书,每次同经史进讲。皇上监于成宪,率祖攸行,其裨益圣学更大也。”帝报闻。(29)

  (二)流向纪传体和传记体史书

  《清实录》是清代《国史》的重要史料之源,对后者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清代除开实录馆外,还开设国史馆,国史馆被特许到实录馆抄录一套《清实录》,作为纂修《国史》本纪的参考,并允许留存在国史馆中以供翻阅。如嘉庆八年(1803)十二月,命史馆恭纂《高宗纯皇帝本纪》,并谕内阁道:“我朝列圣相承,均经国史馆恭修本纪”,鉴于《高宗实录》“已进呈至三十年,自应恭修《本纪》,以垂史册”,因此下令“国史馆总裁派提调等督率誊录,就近赴实录馆,将业经进呈之书,照副本钞写,恪遵编纂,随时进呈。务于实录馆告成后,陆续办竣。其钞写《实录》副本,即藏贮史馆,以资考据”。(30)此后相沿成制,道光二年(1821)七月丙申、咸丰二年(1852)四月甲申、同治三年(1864)五月巳酉、光绪三年(1877)九月甲戌都曾有皇帝准国史馆到实录馆抄录实录的谕令。于是,《清实录》为清代《国史》输送了大量的史料。据《异辞录》载:“《清史》载圣祖见西洋人与之握手为礼,盖本于《实录》。”[16]59清国史馆所修《国史》的部分内容,如《宗室王公功绩表传》等,从实录中汲取史料,因此构成《清实录》下游的史流。乾隆时所修《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卷首载高宗上谕称:“《宗室王公表传》……并着交国史馆恭查《实录》《红本》另行改纂,以昭征信。”(31)表明《实录》是重纂宗室王公列传的史源。当然,清朝《国史》并非仅有《清实录》一个源头。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清实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