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探究

历史探究

试述《清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8)

2015-06-05 13:11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谢贵安 3405
从清代整个史学史的发展过程来看,所有官方史书乃至私修史书,基本上都遵循原始档案—《清实录》—清代国史—各种下游史书的史料流程,形成史料讲究、史实可信的史书系列。虽然难免有史料重复、辗转传抄之弊,但也保证了史源可靠和来源明了的特性。

  《清实录》的史料在民国时,还流向了纪传体的《清史稿》。据《清史稿》卷218《多尔衮传》载:乾隆四十三年正月,高宗在为睿亲王多尔衮平反的诏书中引用了《清实录》:“《实录》载:王集诸王大臣,遣人传语曰:今观诸王大臣但知媚予,鲜能尊上,予岂能容此?昔太宗升遐,嗣君未立,英王、豫王跪请予即尊,予曰:若果如此言,予即当自刎。誓死不从,遂奉今上即位。似此危疑之日,以予为君,予尚不可;今乃不敬上而媚予,予何能容?自今后有忠于上者,予用之爱之;其不忠于上者,虽媚予,予不尔宥。且云:‘太宗恩育予躬,所以特异于诸子弟者,盖深信诸子弟之成立,惟予能成立之。’朕每览《实录》至此,未尝不为之堕泪。”[17]2130直接将《清实录》的史料转录其中。类似例子不胜枚举。中华书局在《清史稿》的出版说明中指出“它根据的大部分材料如《清实录》、清代的国史列传、《清会典》和一些档案等”(32)。

  清代还采录实录中的史料,撰写了一些传记体的史书。雍正时,拟将“舍生取义臣子”“临阵捐躯、守土授命之文武诸臣,以及偏裨士卒,赤心报国,奋不顾身者”的籍贯事迹详细缮册“交翰林院分派各员详查《实录》《国史》《方略》各馆档案,移取兵部清册,各为立传,汇成一编,垂诸永久。”(33)这样一来,《实录》便成了这些文武诸臣、偏裨士卒传记的史料来源之一。乾隆时,高宗提议从实录中摘出勋戚公卿事迹以备观览。这些功臣“受封本末,事具《实录》《国史》,简牒尊藏秘府”,“其令大学士会同宗人府,于《实录》《国史》内,如显亲王以下,各王公等,凡立功之端委,传派之亲疏,一一悉心采订,分缮成帙进呈,以备观览。”(34)

  (三)流向编年体史籍

  《清实录》还是另外一部重要书籍的史料之源,此书便是著名的《东华录》。《东华录》是国史馆馆臣们在修《国史》的空闲,将从实录馆抄缮而来作为参考的《清实录》进行摘抄而形成的一部当代编年体史书。《东华录》有不同的版本,一种是蒋良骐所辑录的本子,简称蒋录;一种是王先谦所辑录的本子,简称王录;一种是朱寿朋所辑录的本子。牟润孙指出:“王先谦的《东华录》的确是钞《清实录》,没有什么疑问;而蒋良骐的书,则似乎并不是完全钞《清实录》。”[18]479其实,王录也不是全钞《清实录》。据吴荣政研究,发现“王录还保留了《清实录》未有的资料”。[19]此后,朱寿朋鉴于光绪朝无录,于是纂成《光绪朝东华续录》。尽管各种《东华录》都有出于实录之外者,但其基本史料摘自《清实录》则是毋庸置疑的。

  清代乾隆帝敕撰《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在纂至明清交迭的历史时,则多从《清实录》中搜集史料。据其《凡例》称:“我国家诞膺符命,朱果发祥,瑞貺屡臻,昭烁今古。太祖高皇帝肇兴大业,太宗文皇帝嗣炳鸿谟,凡伟烈丰功,事关明纪者,自宜登诸简策,用昭兴运之隆。今并恭依《实录》,敬谨纂辑。”显然,《清实录》成为《御批通鉴辑览》的史料来源之一。

  《皇清开国方略》是清乾隆间所修的一部叙述祖宗创业立国的编年体史书。其史料有不少都来自于清早期的三朝《实录》。阿桂等人在《上皇清开国方略表》中指出:“有典有则,谨依三朝《实录》之遗,是训是行,允冠四库全书之首。”纪昀等人在《皇清开国方略》的《提要》中指出:史臣利用三朝实录,特别是《开国实录》(即盛京旧藏《太祖武皇帝实录》)等史籍的材料,编成《开国方略》一书。

  高宗还曾根据《清太祖实录》的记载,写了一篇按编年顺序叙述的萨尔浒战役的历史记录。高宗说:“每观实录,未尝不流涕动心,思我祖之勤劳,而念当时诸臣之宣力也。谨依《实录》,叙述其事如左……”下面是一篇3119字的萨尔浒战役的详细记录。高宗以万乘之尊,改写《实录》,为前所未有之事。这样做,一是因为感动:“予小子披读《实录》,未尝不起敬起慕……此予睹萨尔浒之战,所由书事也。”二是因为实录尊藏,难以为外间看到:“此予因《实录》尊藏,人弗易见,而特书其事。”(35)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清实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