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探究

历史探究

试述《清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9)

2015-06-05 13:11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谢贵安 6946
从清代整个史学史的发展过程来看,所有官方史书乃至私修史书,基本上都遵循原始档案—《清实录》—清代国史—各种下游史书的史料流程,形成史料讲究、史实可信的史书系列。虽然难免有史料重复、辗转传抄之弊,但也保证了史源可靠和来源明了的特性。

  (四)流向典章制度体史书

  《清实录》的史料还流向《大清会典事例》(也称《则例》),成为后者的史源之一。李鸿章在所拟定的《大清会典事例·奏摺凡例》提出“制作宜探原”的建议,指出乾隆十二年,礼部奏准“纂修官亲赴皇史宬详考列朝实录,敬谨钞录,成宪具在,应令会典馆纂修各官亲赴皇史宬,敬谨详阅,凡于典例有关者,钞录备纂”。有大量的实例说明,《清实录》对《大清会典事例》有直接的史料输送关系。《清高宗实录》卷1210载,乾隆四十九年七月乙卯,命廷臣更议历代帝王庙祀典。谕:“朕因览《四库全书》内,《大清通礼》一书,所列庙祀,历代帝王位号,乃依旧《会典》所定,有所弗惬于心。……”此一大段史料,后修的《大清会典事例》卷433《礼部·中祀·历代帝王庙·乾隆》也有收录。《清高宗实录》卷1054载,乾隆四十三四月乙未,谕:“前以辽、金、元三史内,人名字义,多未妥协,因命编纂诸臣,遵照《同文韵》统所载,详加更正……以昭画一。”这段史料也为《大清会典事例》卷1050《翰林院·职掌·纂修书史二》收录。《清实录》的史料,还流向《皇朝续文献通考》。据《清仁宗实录》卷374载,嘉庆二十五年七月甲戌,谕内阁:“本日据方受畴奏称,深州地方,秋禾多有双穗,至十一穗者,摘取二十茎进呈。”这段记载,在《皇朝续文献通考》卷138载《职官考二十四·新疆》中也相同的记载。《清仁宗实录》卷83,嘉庆六年五月戊子,仁宗谕内阁:“朕向于办理刑名事件,倍加详慎,务得情法之平。……”《皇朝续文献通考》卷252《刑考十一·详谳》载也有相同的上谕。

  此外,一些其他的史书,也曾从《清实录》中选取史料。如清朝江蘩所撰《四译馆考》“略记外藩朝贡之目,恭载列祖敕谕及赐予数物,皆《实录》《会典》之所有”(36),似乎说明这部书也是从《清实录》和《清会典》中汲取的史料。乾隆时敕纂《盛京通志》,也从实录中汲取了不少史料。据其《凡例》称:“盛京为王迹肇基,首隆谟诰,谨稽五朝《实录》《圣训》、诏谕、碑记、诗文冠列卷端”,又谓“考卜兴京迁都,辽沈为我朝丰镐遗规,至若坛庙、宫殿、山陵创制典礼严重,谨稽《实录》及《会典》诸书”,都直接讲明从实录中取用了史料。

  四、余论

  《清实录》是清代史料的一大总汇,经过它的编辑和纂修,清史杂乱的档案得到第一次清楚的梳理,并以易查易读的特点为后人所重视,或摘录,或取用,或改编,或融汇,成了《清圣训》《东华录》《清国史》《清史稿》《清会典则例》《皇朝文献通考》和《皇朝续文献通考》等一系列清史著作的史料来源,而这些史籍则无一例外地成为《清实录》下游的史流。

  从《清实录》成书过程来看,其上游史料多属于原始档案和记注文献,为实录汲纳后,被裁剪和编整,形成体例如一、编年有序的史料性史书,很容易被下游史书所汲纳和采用。从清代整个史学史的发展过程来看,所有官方史书乃至私修史书,基本上都遵循原始档案——《清实录》——清代国史——各种下游史书的史料流程,形成史料讲究、史实可信的史书系列。虽然难免有史料重复、辗转传抄之弊,但也保证了史源可靠和来源明了的特性。西方实证主义史学的代表兰克史学讲究“一手资料”,特别重视官方档案,为此不惜上下求索。而东方的中国,历来都有通过建立史料储备制度,催征收集档案和记注文献,纂修史书的传统。从《清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过程的考察,再一次清晰地表明了中国传统史学具有史源清晰和史料可信的特色。

  注释:

  ①光涛:《清太祖实录与沈阳旧档》,载台湾《大陆杂志》1956年第5期;李光涛:《清世祖实录与沈阳旧档》,载台湾《大陆杂志》1956年第6期;陈捷先:《满文清实录研究》,(台湾)大化书局1978年版;黄彰健:《读清世祖实录》,见《明清史研究丛稿》,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庄吉发:《从故宫旧档看清实录的窜改》,见《清史拾遗》,学生书局1992年版;徐丹俍:《“努尔哈赤实录”考源》,见《满学研究》(第一辑),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齐木德道尔吉、敖拉、崔东权:《〈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与〈旧满洲档〉史料比较研究——以内喀尔喀史料为主》,载韩国《蒙古学》(Mongolian Studies)由The Korean Association for Mongolian Studies编辑出版,2007年第8期;陈鹏:《〈太祖高皇帝实录〉中有关努尔哈赤时期对蒙古政策史料整理研究》,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第5期。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清实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