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韩、辰韩和弁韩是怎么回事?(3)
2015-06-06 12:17 抚顺七千年 李德山
21172
三韩的主体民族为韩族,属华夏族系周族的一支,此外,还有族属东夷的辰、秦诸民族。所以,三韩是自中国大陆腹地迁入朝鲜半岛的古民族。
《后汉书·东夷传》记马韩有“五十四国”,但《三国志·魏书·东夷传》却载有其有五十五国,多出一国,分别为:爱襄国、牟水国、桑外国、小石索国、大石索国、优休牟涿国、臣潰沽国、伯济国、速卢不斯国、日华国、古诞者国、古离国、怒篮国、月支国、咨离牟卢国、素谓乾国、古爱国、莫卢国、卑离国、占离卑国、臣衅国、支侵国、狗卢国、卑弥国、监奚卑离国、古蒲国、致利鞠国、冉路国、儿林国、驷卢国、内卑离国、感奚国、万卢国、辟卑离国、曰斯乌旦国、一离国、不弥国、支半国、狗素国、捷卢国、牟卢卑离国、臣苏涂国、莫卢国、古腊国、临素半国、臣云新国、如来卑离国、楚山涂卑离国、一难国、狗奚国、不云国、不斯湞邪国、爱池国、乾马国、楚离国等。其中的伯济国,即后来灭亡马韩并代之而立的百济国。马韩全国“总十余万户”,如果以每户5人计,其全国总人口大约有50多万。他们“散在山海间,无城郭”。
《后汉书·东夷传》:“马韩人知田蚕,作绵布。出大栗如梨。有长尾鸡,尾长五尺”。《三国志·魏书·东夷传》:“无他珍宝。禽兽草木略与中国同。出大栗,大如梨。又出细尾鸡,其尾皆长五尺余。”说明马韩人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兼亊养蚕,出产绵布,其他方面则较为落后。特产为栗和长尾鸡。
马韩的风俗文化,《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载之甚详,如下述:
其一,“其俗少纲纪,国邑虽有主帅,邑落杂居,不能善相制御。无跪拜之礼”。因为尚处于奴隶制的初期阶段,所以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阶段的遗风还有保留,其礼仪制度,当然不能同已进入封建社会的中原相比。
其二,“居住作草屋土室,形如冢,其户在上,举家共在中,无长幼男女之别”。这种外形如冢的土室,人们习惯上称之为“陶复”,《诗经·大雅·绵》中即有记载,为中华民族上古时期最普通居住形式。
其三,“其葬有椁无棺,不知乘牛马,牛马尽于送死”。厚葬之风是中国固有的传统。
其四,“以璎珠为宝,或以缀衣为饰,或以县头垂耳,不以金银锦绣为珍”。马韩人很重视服饰装扮,且民族特点十分明显。
其五,“其人性强男,魁头露紒,如炅兵,衣布袍,足履革貘(犭+莫)蹋”。魁头又叫“科头”,头顶盘髻之谓也。紒即髻,结发的另一种叫法。魁头露紒,这是上古东夷最为流行的发式之一。马韩的主体民族是周族一支,属华夏族系,人居东北亚后,为东夷民族所包围,故在发式诸方面,已人乡随俗。革貘蹋如果直译,为皮草鞋之意;《后汉书·东夷传》则记为“布袍草履”,可见其穿的就是草鞋。
其六,“其国中有所为及官家使筑城郭,诸年少勇健者,皆凿脊皮,以大绳贯之,又以丈许木插之,通日欢呼作力,不以为痛,既以劝作,且以为健”。此俗较为特殊,用绳穿脊背的皮肉,并插上长达丈余的木棍,是孔武“为健”的象征。虽然仅在年少者中施行,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马韩人的团结、忍耐、强悍的民族性格。由此还可知道,马韩还是有些城郭的,但为官家所筑和住。下层的族众,则“散在山海间”。
3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张杰:长白山地区的满洲先民
- 下一篇:杨中宇:锡伯族的春节
相关文章
-
06-06记忆:60-70年代的高考准考证
-
06-05宗岩:朝鲜的箕子陵与檀君陵
-
06-05试述《清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
-
06-05傅光明:老舍家世考
-
06-04姜斌:欢乐园的记忆
-
06-04王尧:记忆里的那些时代楷模
-
06-03李治亭:努尔哈齐功过论
-
06-02《龙凤旧事》中学时代-母校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