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网友记忆

网友记忆

王尧:感念旧日的“礼往”

2015-08-16 21:01 抚顺7000 王尧 5011
感念旧日的“礼往”王尧在中国人的辞典里,“礼往”的物化形态大体是人们在发生婚丧嫁娶病等等大事时彼此赠予的钱物。但它所表达的又绝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钱字,蕴藏更多的是难以用钱和物表达的祝贺、慰藉的深情厚谊。关于父辈、亲属、同学和挚友间“礼往”的记忆,因一个浓浓的“情”字而难忘。老邻居的“礼...
王尧:感念旧日的“礼往” 图1

  在中国人的辞典里,“礼往”的物化形态大体是人们在发生婚丧嫁娶病等等大事时彼此赠予的钱物。但它所表达的又绝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钱字,蕴藏更多的是难以用钱和物表达的祝贺、慰藉的深情厚谊。关于父辈、亲属、同学和挚友间“礼往”的记忆片段,因一个浓浓的“情”字而难忘。

  老邻居的“礼往”

  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几块钱的“礼往”似乎是天方夜谭,但几十年前,几块钱就占了人们工资的很大比重,在职工的工资收入低水平、很多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的年代,这些礼往的记忆尤为珍贵。

  母亲关于礼往的记忆离不开邻居。她和父亲是六十年代在东公园南麓抚顺挖掘机厂职工住宅结婚的。那时都是3、4家职工同住在一个隔着拉门的日式房子里,面积只有“四个半席子”大小,下了地、离开自己的床,拉开门就是邻居家的房间,几家人其实就是一个大家庭,像北京老时的“四合院”一样。按说这么多大人小孩住在一起磕磕碰碰的事情应该很多,但那时候邻居之间却相处得特别和谐融洽,父一辈、子一辈亲密无间,真是“远亲不如近邻”。

  我父母结婚时,很多邻居送的礼物是一对儿绣花的枕巾,价格2.4元钱。看似这2.4元钱的礼往微乎其微,但是那时挖掘机厂技工每个月的工资也只有30来元钱,而且很多家庭都要拉扯3、4个孩子,还要瞻养父母,负担很沉重。俗话说“小嘴儿吃倒泰山”,以我为例,母亲当时就有我这么一个“老来子”,她这位1951年参加工作、六十年代工资就是56.5元的药剂师,光喂我都感到吃力,何况还有那么多张着小嘴要吃饭的邻居家庭?当然,我的营养要大大好过同龄的孩子,包括进口的蒙古和美国奶粉、饼干、面包、果子露等等寻常孩子吃不到的东西,尽管如此,孩子多的家庭合起来“吃”的负担也超过我这个当时的独子了。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尧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