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来自网络
不解归不解,糊涂仍然糊涂。但全民的警惕性似乎在短短的时间里都提高了一大截。自保的手段从一家一户到整个街道、委员会,在武斗的初期就开始逐渐的形成。
先是自己武装自己,家家户户都准备了简陋的武器。有长矛、大刀、匕首等,不知道是防备谁。在某一个组织的占领区,每天都有该组织的人员进行巡逻,恪尽职守。每个委员会也组织本区居民的大人分成若干个小组,一到晚间就进行巡逻,弄得好像如临大敌一般。
我记得有一天晚上,有消息说对立面的组织要从新屯方向来进攻,当地的“抚联”组织派出很多人到各个居委会通知、巡逻。并告诉居民。没事尽量不要出门。来人个个都十字披红,手里都有长短家伙。好像一场大厮杀就在眼前。那一夜很紧张,家家在黑暗中等待“敌人”的进攻。半夜,听见夜海沟方向响了几声“老洋炮”的声音,然后再没了动静,悬着的心才算放下来。
龙凤地区那时候有些错综复杂,有“红工联”的,也有“抚联”的,家里就有两派的分歧。一些辩论就在家里展开。都说自己是“革命派”、“造反派”,都说对方是“保皇派”,整的跟仇人似的。听说二组有一家两口子是两个派,因辩论而发生武斗,老爷们嘴皮子不利索,先动了手,把老娘们倒提两腿从楼上扯到楼下,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老娘们气急败坏地说,你看你像个刘少奇似的,老爷们也不示弱,说,你看你像个王光美似的。围观的人哄堂大笑,说,你俩是一家的还辩论个什么劲儿,都不是好东西,走,送他们俩到街道去。俩人一听不辩论了,他们知道,到了那里都没好果子吃。互相骂骂唧唧回家了,各起炉灶,自己做饭吃。
在十六中占山为王的“决死纵队”不太招人稀罕。有了枪以后更是觉得了不得,隔三差五地就放放枪,不知道是练射击,还是炫耀武力。有的的时候还三五成群到闹事区,挎着抢在人群里横晃,吓得老百姓东躲西藏,害怕枪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