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近代抚顺

近代抚顺

刘兴晔:南口前与清原县

2015-08-23 13:45 抚顺七千年 刘兴晔 2528
东北的历史上,原本没有清原这一地名和称渭,直至民国初年清原仍处开原县境。开原东部山区一直土匪横生,古代就有“盗寇渊薮”之称。

  柳条边从山头堡旧门往铁岭东部入群山,经铁岭县白旗寨嘉木禅门向兴京旧门一线延伸,期间经由清原县南口前镇附近的油葫芦村。

  油葫芦村

  乾隆皇帝前两次东巡,两次驻跸油葫芦村。乾隆八年(1743)第一次东巡,《清高宗实录》载:“壬辰,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是日,驻跸油葫芦村。”乾隆十九年(1754)第二次东巡,《清高宗实录》载:“乙卯——谕曰:朕恭奉皇太后东巡展谒祖陵,所有经过地方,赐复蠲租一循彝典——是日,驻跸油葫芦大营。”皇帝两次东巡都曾驻跸之地的油葫芦村,就在今清原县南口前镇河东村。

  油葫芦村为卡仑

  皇帝东巡驻跸之地,尤其是在围场、柳边之地,多为河谷隘口等关防要冲,清代多于此地设有边境卡仑。《清高宗实录》载此地为“油葫芦”,《清高宗起居注》载为“由河洛”。“河洛”即“伙洛”,“山沟”、“山谷”的意思。油葫芦村为柳边卡仑,处嘉木禅旧门与英额边门之间,旧边、新边皆在此设油葫芦卡仑。

  南口前村

  油葫芦卡仑在柳条边旧边边外,即旧边北侧。隔着柳条边,卡仑隘口前,有村称口前村。后来村子壮大,分为南北两个,一称南口前,一称北口前。南口前即今天清原县南口前镇所在地南口前村,另一村为北口前村。

  盗寇渊薮

  东北的历史上,原本没有清原这一地名和称渭,直至民国初年清原仍处开原县境。开原东部山区一直土匪横生,古代就有“盗寇渊薮”之称。特别是龙岗山区有一个小镇叫八家子,是浑河、清河、柴河、柳河四条流域的分水岭,山高林密,居地偏远,交通闭塞,人烟稀少,自然就成了土匪和逃亡者的天堂。几十绺土匪占山为寇,到处绑票、抢粮、劫货,打家劫舍,为害乡里,十分猖獗。老百姓苦不堪言,纷纷状告,官府也为此伤透了脑筋。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张作霖加大了对奉系统制区域内的治理力度,除对开原东部龙岗山区的匪患采取武力围剿外,还采取了软招安的策略,但仍有几十绺惯匪不肯就范。更主要的是八家子是开原、铁岭、西丰、东丰、柳河、海龙、兴京(新宾)七个县的边缘地带,只要周边各县出兵剿匪,胡子们就往八家子山区跑,而各县剿匪部队又因八家子山高水险,谁也不愿孤军深入,只要把土匪赶进八家子山区就高凑凯歌回营缴令。面对上司的斥责,各县都狡辩推说八家子不属于自己的辖区。就这样八家子成了土匪们四面出击和安营扎寨的大本营。 

  设治剿匪

  由于八家子一带距开原县城较远,难以控制,万般无奈中开原县知事沈国冕和柳河县知事盖文超多次向奉天省省长公署建议,在此置设治局,设立一新县,成立县公署,以有效约束此地。

  民国14年(1925)9月16日,奉天省长王永江奉张作霖旨意,召集杨宇霆、常荫槐、张作相、张景惠、张学良等人开会,研究在八家子设县事宜。会上省长王永江首先就八家子的匪患和剿匪情况做了汇报,同时也把建县的设想和诸多需解决的问题介绍给与会人员。

  当讨论到新县县名时,张作霖对王永江说:“她妈拉个巴子的!你是省长!你看着办吧!”听了张作霖的话王永江说:“大帅!设立一个新县,可是一件大事,县界、人口、政治、治安和县名都需要认真研究一下,特别是县名的好坏,牵涉到新县的吉凶祸福和长治久安,我虽为省长,却不敢斗胆给新县定名,还是请大帅斟酌定名为好。”张作霖见王永江如此认真,便转过头对杨宇霆说:“邻葛!你看这新县叫什么名吉利?”杨宇霆见大帅征求自己的看法,便想了一会说:“新县是浑河的发源地,我看叫浑河县就不错。”张作霖翻了翻眼珠子道:“这个名不吉利,八家子那个地方被胡子们搅的够浑的了,叫浑河县不就更没治了吗!”还没等张作霖说完,常荫槐大大咧咧的嚷道:“大帅!新县是满清的发祥地,是龙兴之所,努尔哈赤对大明朝的第一个大胜仗就在那里的萨尔浒打的,这新县又正好位于萨尔浒东以东,我看就叫它萨东县得了!”张作霖沉思一会道:“这个名也不行,满清朝自己都保护不了自己被革命党推翻了,叫满清的地名怎么能给我们带来吉祥呢?我看这样!咱们建立这个新县的目的是为了‘肃清匪患,正本清源,’那条清河不也是发源在八家子地界吗?咱呢,就取‘正本清源’和‘清河源头’当中‘清源’两字,叫它‘清源县’好不好?”大家一致赞同,从此关东大地诞生了一个新县——清源。

  清原建县

  会后,奉天省长王永江根据这次会议确定的县名,向东边道镇守使使衙及周边七县县衙发出355号训令,训令称:“东边道镇守使及各县县知事周知,龙岗山山高林密,地理偏僻,自古以来土匪猖獗,为肃清匪患,正本清源,经奉天省省长公署议事决定,从既日起在龙岗山西侧添设县治,且定名为清源县,隶属东边道,八家子为治城地,现委任沈国冕为新县清源县设治委员。”

  民国十四年(1925),沈国冕在奉天省省长公署协助下,析开原、海龙、柳河、兴京、铁岭五县各一部分,置设治局,同年八月组建清源县。当时由开原县划入2个区30个村,铁岭县划入6个村,西丰划入5个村,东丰划入16个村,柳河划入15个村,海龙划入5个村,兴京县(新宾)划入1个区20个村。当时从开原、铁岭划出的村屯,皆为清河和柴河的上游,即今天的大孤家子镇、英额门镇、夏家堡子镇、枸乃甸乡、土口子乡、红土庙子乡及所属村屯。

  民国15年(1925年10月,中华民国发现山西省已有一个清源县,按贯例县级以上不得重名,奉天省的清原县只好改名了。奉天省省长王永江根据中华民国有关条例,向清源县发布94号训令,训令称:“因‘清源’之名与晋省之‘清源县’各称相同,现将‘清源’之‘源’删去水旁,酌改为‘清原’以示区别。”

  沈国冕为政

  清原县建县伊始,沈国冕按照中华民国地方治制条例,把全县分为8个区,即:八家子为1区,英额门为2区,南山城为3区,白银河为4区,大孤家为5区,夏家堡为6区,苍石为7区,海阳为8区。区下辖121个村,262个屯。全县东西两极96公里,南北两极76公里,总面积3921平方公里,人口13万。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奉天省为辽宁省,清原县直隶辽宁省为三等县。

  清原县治城地八家子设县公署、公安局、警备队,各区设区府、收税站、保安队,各村成立保安民团。除这些治辖机构外,全县推行清乡编户政策,县设清乡局,县知事沈冕亲任清乡局专办。清乡局在县的周边和交通要道设卡。全县清理户口,编列门牌,实行连保连坐,检查私有枪支,取缔不正常集会。为防止大股土匪袭扰,张作霖将东北军东边道混成第5旅第2团部署在清原地区驻防。这些行政上的和军事上的举措,使八家子一带百年匪患得到控制,实现了奉天省“正本清源”之目的。

  名士之风  

  沈国冕,武进县人,曾先后任开原、清原、凤城、兴京等县知事,不但政声良好,而且还是一位儒雅知县。民国《凤城县志》就是在沈国冕的主持下,由胡溪午、蔡运辰编成初稿后,聘请江苏的蒋龄益(陶山)来完成总纂的。民国《兴京县志》也是沈国冕、苏显扬修,苏民等纂成的。他还于民国七年五月在凤凰山灵官庙东侧悬崖上摩崖“天籁和鸣”四个大字。

  九江支队抗日英雄高希林

  高希林(1912-1942)原籍辽宁省铁岭县熊官屯乡花耳山村。生于1912年12月。1919年入铁岭县立第一职业学校读书,1925年入铁岭县立中学读书,1927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洮南火车站当工人。1928年转到哈尔滨市松浦镇火车站当列车员。1930年在松浦镇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掀起了武装抗日斗争高潮,高希林也参加了抗日救亡团体,以铁路乘务员的方便条件,积极为铁路沿线的抗日义勇军传递消息,购买物品,为抗日救国斗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33年被中共满洲省委派往苏联学习军事,1934年毕业回国。1935年参加了清原县的抗日义勇军,番号为“九江支队”五中队。负责部队武器弹药和日用品的供应储藏工作,还负责联络东北各地义勇军协调作战。1936年,清原县抗日义勇军被日伪打散,队伍解体。高希林回到家乡休养。听说新疆督办盛世才实行联苏联共的政策(盛世才1933年至1939年与共产党合作),于1937年初去新疆投奔盛世才。1939年盛世才开始投靠蒋介石,阴谋大批杀害共产党人。1942年5月27日,高希林被特务机关杀害,年仅30岁。

  新中国初期两度隶属辽北

  新中国成立后,清原县曾隶属于辽北地区,行政上两度归铁岭地区管辖。一次是1956年至1959年的3年期间,1956年2月8日辽宁省设铁岭专署(专员公署),辖铁岭、开原、西丰、昌图、康平、法库、新宾、清原县;1959年1月5日,铁岭专署撤销,除新宾、清原县划归抚顺市外,其余各县划归沈阳市领导。

  第二次是1968年至1970年的2年间,1968年12月26日,沈阳专区革命委员会改为铁岭专区革命委员会,辖铁岭、开原、昌图、西丰、康平、法库、新民、辽中、台安、新宾、清原县;1970年7月25日,铁岭专区革命委员会改为铁岭地区革命委员会,辖铁岭、开原、西丰、昌图、康平、法库县,新宾、清原县划归抚顺市,新民、辽中、台安县划归沈阳市。从此,清原彻底脱离辽北的铁岭地区。

     资料:

  《清帝东巡》载:“初三日乙卯,驻跸油葫芦。《清实录》油葫芦,《起居注》由河洛。”“十三日壬辰,驻跸油葫芦村。”

  己丑,上行围于珠敦。驻跸德里倭赫。庚寅,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英额边门外。是日,驻跸乌苏河。辛卯——是日,驻跸马前寨。壬辰,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是日,驻跸油葫芦村。
  丙子,上行围。是日,驻跸德里倭赫大营。乾隆十九年甲戌九月丁丑朔,上行围——是日,驻跸乌苏河大营。成寅,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乙卯——谕曰“朕恭奉皇太后东巡展谒祖陵,所有经过地方,赐复蠲租一循彝典——是日,驻跸油葫芦大营。

  清高宗乾隆八年(1743)9月谒永陵。7月已亥,上奉皇太后自避暑山庄启跸往盛京。9月庚寅(11日)行围于英莪边门(今英额门)外,是日驻跸乌苏河。辛卯(12日)驻跸马前寨。壬辰(13日)驻跸油葫芦村(今南口前镇的河东村)。乾隆帝曾留诗《入英莪门》。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