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网友记忆

网友记忆

王维俊:《龙凤旧事》之摔跤往事(2)

2015-09-29 15:41 抚顺七千年 王维俊 1807
“文化大革命”进入“文攻武卫”阶段,龙凤兴起了练武之风。十五、六岁的半大孩子(男生)几乎人人学武。那时候教练武术的人很多,为什么,因为龙凤地区的人员构成非常复杂……

  到了六八年我下乡插队的时候,他还到家去看过我,可惜没等我回城,他就死于一次事故,刚过四十岁。到现在我还能想起他的模样,人长得很漂亮,一笑俩酒窝,小平头,个子不高,很壮实。特别是喊我名字的时候,常常把我喊成“卫准儿”,让我难忘。

  再学点儿什么的时候就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了,前面说过,练武之风又一度兴起。有练拳的,有练器械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有的练的咱们不认识,很多奇怪的兵器。因为那时候正值武斗时期,挺乱,一些小偷、手脚不老实的也蠢蠢欲动,练武的目的就是看家护院。在诸多的练武的行当中,最多的还是练摔跤的。

  在我的记忆里,龙凤有四伙练武术、摔跤的。龙凤地区有四伙。

  搭连、北龙一伙,师傅姓杜, 年纪不大,但有一身好功夫。会武术、会摔跤,身手敏捷。有一年有个小干部不堪批斗之苦,爬上了龙凤矿的大烟囱,想自杀,谁劝也不听,但又舍不得老婆孩子,又没了力气和胆量,下不来,杜师傅见状没袖手旁观,爬上去给救了下来,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和赞许。从此名声大振。不少人投到他的名下,拜师学艺。

  矿前有两伙,一伙师傅是王某某,是个北京人,他的儿子和我是一个幼儿园的园友。他教的正宗,从基本功开始,每天都要练举石担,扔石锁,一招一式都按北京天桥摔跤场的把式练。把我的小园友给逼的直哭。另一伙师傅姓谭,人称谭哥,人精瘦,古铜色皮肤一身疙瘩肉,在矿救护队当小队长,和我的父母很熟。后来到了局救护大队,住在救护楼,和我父母是邻居。

  员工街有一伙,师傅姓李,离我们家不远,都在一个居民组。家里是山东人,家里的老头、老太太说话听不太懂,我管李师傅叫大哥,他会摔跤,有不少人跟他学,其中好几个都是和我般般大的。

  当时学校停课,在家没什么事。十六七的小伙谁不想去拜师学艺,学点本事,不图别的,还图个防身之用呢。但父母反对我练这、练那,怕我去参加武斗,惹祸。再加上家里有点儿问题,还是老老实实地猫着吧,因此没有拜师。但我不死心,每天早上、晚上都到他们的练功场地,去看他们练基本功,练捉对儿实战。一来二去,也看出一些门道。求人不如求己,我把偷来的艺,练在我的弟弟、伙伴身上。一年多的光景,他们都成了我的手下败将,就连我班的同学,没几个敢和我交手。

  一九六八年九月,我戴着一身“功夫”下了乡。有一次老农和我们青年叫号摔跤,我们还真没敢应战,主要是怕他们的蛮劲儿。他们摔跤,有个名叫“撕黄瓜架”,两个人推来搡去,累的汗马流水的没有什么技巧。看得多了,心里比较有数。再遇到叫号的,就不客气了。

  有一次刚打完场(给高粱、豆子脱粒)。老农又叫号了,同学们推我上场,三局两胜,不大功夫我连赢两人。最后连“少性的”刘队长也倒在我的脚下。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维俊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龙凤旧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