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凭借着地下煤藏的赐赠,奠定了现代城市的根基。1973年,考古学家对沈阳7000年前的新乐文化遗址进行了考古挖掘,在众多出土文物中,意外地发现了一批产自为抚顺西露天矿地下的煤精雕刻。这个发现给人以惊喜,这份珍贵的文物让人们知道7000年前,抚顺曾有过人类涉足的准确信息。卢然非常重视这个信息的价值,在注册网站时郑重地打上了fs7000。com“抚顺七千年”这一组神圣的数字和文字,历史的灰尘随着网站的创建被掸去了尘埃。
关于公益网站的未来
卢然说:“这个网站尽管是由我个人创办,但离不开专家和广大读者的支持。我有一个梦想,想把这个网站办成东北亚地区最有影响的历史文化网站。前途漫漫,我想一直走下去……”
从网站运作上,目前由卢然一个人组织、策划、运作,其实他并不是在孤军奋战,在他身后有一支庞大的队伍,随着网站影响力的日益扩大,一些对东北文化热爱的有识之士整聚集在“抚顺七千年”网站的旗下。而且人越聚越多,水平越来越高。赵广庆、傅波、王平鲁、曹德全、高群、程奎等抚顺地区知名的学者和专家都在“抚顺七千年”开办了专栏。一位媒体人在评价“抚顺7000”公益网站时说:“在东北地区还没一家历史人文性网站具备‘抚顺7000年’的厚度和广度。”
一些曾经在抚顺工作过的老干部和在外地工作的抚顺人,也通过这个公益性网站回到了故乡,并为网站提供许多翔实的珍贵资料。他们在网站与卢然取得联系,愿意给“抚顺七千年”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人说:“打开网站,我们穿越历史和时光,仿佛回到了故乡!”
卢然说:“抚顺的历史资料因为碎片化,我们的工作就是把这些修补、连缀起来,让人们看到抚顺及东北历史的真实面貌。目前,很多文史工作者的大量研究成果,有些成书结集被束之高阁,有些还停留在一些老人的脑海和记忆之中,早一点进行工作和抢救,就能少一点损失。许多青年人是网络最活跃的分子,他们对抚顺及东北的历史知之甚少。将网络这一现代传媒手段作为宣传抚顺和东北历史文化的载体,让今天的人们了解抚顺的昨天,记住抚顺的昨天,不是很好吗?!”
为了深入挖掘和抢救抚顺的历史,卢然与抚顺的文化志愿者组成团队,用业余时间深入千家万户和大小山川进行实地和田野考察。在卢然的案头就放着一块暗黑色砖头,他说这是一块“唐砖”,来自抚顺高尓山古城的乱石堆里,如果我不捡回来,过几年就会被不了解它的人,埋在残土堆里了,历史也一样。
从抚顺六祖城的传说到新宾满族的饮食;从清初大臣索尼后裔墓地到伪满时期的民谣,几乎所有具有抚顺元素的东西,都成为卢然追踪的目标和收集的对象。
随着对抚顺历史了解的深入,卢然已从“收集”阶段向研究阶段过渡。这几年,他先后撰写了《努尔哈赤人才观的三个转变》、《由汉代“帻城”想到的》、《“建州”源于族名而不是地名》、《一个新的命题——“清源文化”初探》、《谈谈“番頭”与“把头”》等多篇学术文章,分别在《清前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网站成立不久,卢然与抚顺民国史专家因高群亲自到年近90岁的文史专家姚云鹏老先生家中拜访,就此开启了抚顺档案馆与“抚顺7七千年”开展“口述城市历史”的序幕。
2013年,“抚顺七千年”网站组织发起“抚顺历史文化之旅”公益文化活动,通过高尔山寻根探古、新宾和清原满族自治县田野考察、顺城区纪念王卓然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等活动对抚顺历史进行采访挖掘。
2014年,“抚顺七千年”网站与当地媒体一起,对抚顺地区第一支义勇军创建者的后代和家属进行了采访,并通过源流考证《血盟救国军军歌》歌词,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母本的科学论断……就此展看了“抚顺是国歌奠基地”的历史性画卷。
“抚顺七千年”公益网站,在抚顺地区文化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抚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新坐标,它所要承载的历史文化重任及作用会愈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