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史前社会是中国文明形成过程最重要参与者
2015-12-18 16:15 抚顺七千年 作者不详
935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文化、思想乃至政治外交特征都可以在公元前3000多年以来的中国文明形成过程中寻找到渊源,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北方地区的史前社会是中国文明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他呼吁学术界加强对包括陶寺在内的整个北方地区的整体研究。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
2015年12月12日上午,《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出版暨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临汾市文物局编著,文物出版社出版的《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正式出版发行,从1978年开始正式发掘到2015年12月报告付梓,38个寒暑成就了这部集体研究的成果。这些成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辉教授对与陶寺相关的一些重要新发现及在这些新发现基础上产生的初步认识进行了阐述。
他说,二里头、陶寺、清凉台等遗址的相继发现以及内蒙古岱海地区、晋东地区、陕北地区等地聚落或城址的发现,使我们辨认出北方地区是一个规模很大的文化区。其中陶寺遗址一系列的重大考古发现,使我们感觉到陶寺遗址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化,从而在考量它与其他地方的关系的时候,我们通常会站在是陶寺文化影响了北方地区的这样一个角度。
但是最近山西兴县碧村和陕西神木石峁等一系列城址的发现不仅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状态提供了重要线索,而且有可能颠覆传统的认识。这些主要沿河分布的石城不仅数量多、规模大,且城址里面都有一个类似皇城台的核心区,这似乎是北方聚落的构成模式,且与陶寺遗址的模式相像。赵辉教授在以上一系列北方城址的发现和初步研究上,重新检讨了北方地区和陶寺的关系。他表示大概从陶寺的中期开始,北方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出现在陶寺遗址中,北方的陶器也影响到了渭河流域,北方文化似乎对南方文化有着更大的作用,这一点和以前传统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最后赵辉教授表示: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文化、思想乃至政治外交特征都可以在公元前3000多年以来的中国文明形成过程中寻找到渊源,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北方地区的史前社会是中国文明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他呼吁学术界加强对包括陶寺在内的整个北方地区的整体研究。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东北
- 上一篇:日本人曾梦想把奉天打造成大阪
- 下一篇:熊津都督府陷落始末——兼论唐罗战争的爆发
相关文章
-
08-24东北历史:东北古国韩国考
-
02-12东北抗日联军活动在清原
-
02-02在民族文化的深处孜孜探寻
-
01-26哈尔滨理工大学与抚顺的历史渊源
-
11-01徐亦亭:东北地区汉人汉文化的发展(下)
-
11-01徐亦亭:东北地区汉人汉文化的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