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成喜:儿时记忆——嘎拉哈
2016-01-07 10:42 抚顺七千年 鄂成喜
3751
嘎拉哈,满文gachuha,汉文是“背式骨”,原指兽类后腿膝盖部位、腿骨和胫骨交接处的一块独立骨头,多取自羊、牛、狼、狍等。汉语一般叫髀石、羊拐,学名叫距骨,每个骨头有六个面,其中比较大的四个面分别叫做针儿、轮儿、坑儿、背儿。是旧时北方满族人的一种游戏工具...
嘎拉哈,满文gachuha,汉文是“背式骨”,原指兽类后腿膝盖部位、腿骨和胫骨交接处的一块独立骨头,多取自羊、牛、狼、狍等。汉语一般叫髀石、羊拐,学名叫距骨,每个骨头有六个面,其中比较大的四个面分别叫做针儿、轮儿、坑儿、背儿。是旧时北方满族人的一种游戏工具。
嘎拉哈的四个面的叫法。古代称法为:骨分四面,有棱起如云者为珍儿,珍儿背为鬼儿,俯者为背儿,仰者为梢儿。近现代的称呼各地区稍有差异,有的叫珍儿、轮儿、坑儿(凹面)、背儿(凸面),也有珍儿、轮儿、坑儿、肚儿等等。
在农村人们把动物的膝盖骨从后腿处卸下来,蒸煮刮净之后,上色 (通常为大红和绿色),或是保持原色。羊或狍子嘎拉哈是人们最喜欢的,尤其狍子的嘎拉哈方正好看,精致小巧,是上等的嘎拉哈,但因稀少不易得到显得珍贵。家里能集齐一副狍子嘎拉哈,在邻居和小孩子眼里会投来一种羡慕的目光。
嘎拉哈的玩法一般有四种:一“歘嘎拉哈”、二“撂法”、三“指弹法”、四“摈法”。最常见的玩法是歘嘎拉哈,首先凑成四个一副同样形状大小规格嘎拉哈,同时搭配一个布口袋,内装红豆或绿豆的玩着最趁手。游戏规则是,只许单手,将口袋抛到半空中,搬弄嘎拉哈的四个面或者抓起指定的嘎拉哈,在口袋落下的时候再用手接住。若是口袋没接住或是碰到了其他的嘎拉哈就判定坏了,转入下家,继续游戏。在欻嘎拉哈中难度最大的是抓四样,是欻嘎拉哈中难度最大的。所谓四样即四个嘎拉哈中坑儿、背儿、珍儿、轮儿各有一枚。因为四个不同的嘎拉哈位置很难在一起,在沙包抛起的一瞬间,要从不同位置上分别抓完四样嘎拉哈而又不准碰动其它嘎拉哈,难度相当大。
上一页1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嘎拉哈
相关文章
-
03-16民间游戏“欻嘎拉哈”起源于努尔哈赤时期
-
01-24“嘎拉哈”——孩子们手中的满族文化
-
04-07嘎拉哈:情牵几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