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年的记忆

郭秀江:童年的年

时间:2016/2/1 9:38:14   作者:郭秀江   来源:抚顺七千年   评论:2
内容摘要:我们这批共和国“同龄人”的童年,物质匮乏,百业待兴,“家贫”是普遍现象。可那时对年的期盼和兴致,是相对富裕的当下难以比拟的...

郭秀江:童年的年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近日从网友那里,读到老杜的这句诗。“身老怯增年”,是实实在在地感同身受了,至于“家贫轻过节”联想过往今朝,有些不以为然。


  我们这批共和国“同龄人”的童年,物质匮乏,百业待兴,“家贫”是普遍现象。可那时对年的期盼和兴致,是相对富裕的当下难以比拟的。

  那时一进腊月,年的气氛就弥漫开来。每个家庭的母亲都格外忙碌,忙着扫尘,忙着做干粮,忙着办或多或少的年货。扫尘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进行,箱箱柜柜,天棚地脚,平常忽略的阴山背后,都擦擦抹抹一遍,至少得划拉划拉。玻璃窗擦得铮亮,糊纸的换上新窗纸。窗帘被里都卸下泡在大盆中,妈妈姐姐一顿搓洗,扯出几条绳子都能晾满。

  当时听大人们说,快过年了,扫扫尘,去去晦气。后来读《菜根谭》时,看到“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体会出“净”对贫家别样的意义,即使年下没有什么添置,通过打扫,也可带来精神的清爽,增添些年的气氛。

  后来下乡插队时,看到当地老乡腊月做干粮是用黄米面做粘豆包。咱抚顺农民是不是这样不知道。我们拿粮本吃供应粮的工业户可没这条件。那些年供应最多的是玉米面(灾年除外),很少的细粮平时舍不得吃,年前蒸点馒头也是孩子们的乐事。


该文章所属专题:郭秀江专栏

标签:年的记忆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评论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入口 [ 举报 ] 投稿邮箱:fm684@qq.com

Copyright @ 2011-2012 FS7000.com All Right Reserved
 交流群 QQ:60343630 辽ICP备2022000827号
本网法律顾问:抚顺绿茵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林波   


「本网站独立运行,与任何机构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