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斌:想起儿时过大年
2016-02-04 10:50 抚顺七千年 姜斌
2066
现在过年,一家人团聚吃年夜饭,看春晚,包饺子,放鞭炮,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短信微信拜年或走亲访友,这一套程序完成,年也就圆满谢幕了。眼下妻子正忙碌着营造过年的氛围,孙子倒数着每一天盼过年,我却不禁想起小时候在欢乐园过大年的那些事……
现在过年,一家人团聚吃年夜饭,看春晚,包饺子,放鞭炮,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短信微信拜年或走亲访友,这一套程序完成,年也就圆满谢幕了。眼下妻子正忙碌着营造过年的氛围,孙子倒数着每一天盼过年,我却不禁想起小时候在欢乐园过大年的那些事……。
小时候最盼过年了,因为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穿,才有饺子吃,才有“小鞭儿”放,才能拎着“灯笼”满胡同的“疯”,家里还能贴上好看的年画,所以那时候就盼着过年。到了腊月二十三,姥姥会买回“灶糖”,含在嘴里很黏,说是粘住灶王爷的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其实那时已很少有人家供奉什么“灶王爷”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物质生活相当匮乏,添置新衣服要用限量的布票先买来布,再到裁缝铺缝制,哪像现在商场童装琳琅满目,网购童装方便快捷啊!我小时穿新衣服要等到过年。但我家在这方面还是挺优越的,父亲是裁缝出身,旧社会在裁缝铺当学徒,有了我以后他已然是成手了,虽然解放后没再干老本行,但这技能伴随了他老人家一生。每到年的腊月二十七、八,父亲便赶着为我们做新衣裳,大多是学生蓝色的斜纹布,能套棉袄,脱去棉服就是春秋装。现在我都能想起父亲双手转动布料在缝纫机前干活儿的样子俨然是在开汽车,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有了新衣服,我们都等不到初一,吃完算不上丰盛的年夜饭就穿着跑出去“显摆”了。那时候咱抚顺的欢乐园平房多、胡同多、路灯少,在昏暗的路灯下,早就聚集一大群小孩,大多都穿着新衣服,手拎着一个小灯笼,时不时在从衣兜里掏出“小鞭儿”放一个。“小鞭儿”拆开放是那个年代的一大特色。最有意思的是自制灯笼,一家一个样,各有特色。有的家作法是把罐头瓶底部用绳缠绕一圈,淋上汽油点燃放入凉水盆使其掉底,小木板反钉一钉子用来插蜡烛,上方亦用绳勒紧找一小棍为手柄,灯笼挺像样。我家的最简单,直接用罐头瓶当灯笼,上口绑上棍当手柄,把小蜡烛滴蜡油粘住就完事,点着的效果是一样的。后来几年才有卖玻璃块粘贴的正规灯笼了。
上一页1
该文章所属专题:年的记忆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春节
相关文章
-
02-15抚顺老档:民国时期抚顺县发布的春节禁令
-
01-13王尧:难忘幼年过春节
-
02-14春节,您的孩子磕头了吗?
-
02-11春节,那历久弥新的味道
-
02-09老照片看七十年前抚顺的春节
-
02-07易明轩:关于春节的记忆
-
02-06年,是从腊月里的期盼开始的
-
01-29回忆小时候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