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传记专栏

传记专栏

张国勇:《藏惑——徒步横穿西藏》[九]

2016-02-26 07:56 抚顺七千年 张国勇 2037
糌耙是我们在西藏的主要食物,虽然难以下咽,但为了能适应未来的旅程,我还是坚持吃了三木碗。修华基本不吃糌粑,我批评他要懂得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生活习惯。他没表示反对,也没表示赞同。

作品简介

       赵修华、张国勇,抚顺人。1990年3月至1993年1月,二人无间断连续徒步环绕中国海疆与陆地边疆三年(1000余天),首次实现中国人徒步跨越中国大陆东、西、南、北四个端点梦想。南到海南天涯海角,西到新疆帕米尔高原斯姆哈纳,北到黑龙江漠河北极村,东到抚远县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交汇处。中央电视台体育新闻、辽宁电视台、解放军报、前进报、解放军文艺、辽沈晚报等媒体曾有报道。长篇纪实文学《藏惑——徒步横穿西藏》来自二人真实的徒步旅行经历。

  (现授权“辽东网”和“抚顺七千年”历史网站刊发,其他媒体未经作者授权转发或刊发,将承担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第一章

雪山、牦牛、荒原、寺院、风俗,只是地球“第三极”雪域西藏的种种表象。西藏之所以神秘,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喜欢用世俗的眼光,看待那里的人,那里的事儿。其实,文明与自然与历史与现在,存在很深的认知鸿沟,这让人们难以穿越现实表象,抵达西藏的内心深处。

西藏是个“幻境”,是躲过诸多浩劫,幸运留下的一种稀有植物,它所散发出的味道、色泽,足以吸引奇异的目光,让人在是与不是之间,猎奇、猜测、眩目、慌乱、神迷、犹疑;西藏是一个避难者,他没有必要说出心里的秘密,如果有人要对它的来世今生执意追溯,妄断解释,根本就是貌似理智的荒谬。

了解和认识西藏,不需俯视,更不要仰视,惟一让它说出心里话的方法,是用平等而诚挚的态度,跟这里的人,这里的宗教,这里的山川,这里的风物对话。

很荣幸,我们有机会徒步穿越雪域西藏,并有幸成为跟西藏真实对话的人。

  

《藏惑——徒步横穿西藏》


赵修华 张国勇(执笔)

张国勇:《藏惑——徒步横穿西藏》[九] 图1

怒江藏族一家

  第9节 野外语课


  劳伯掏出几块松明点燃松枝,淘来江水生火做饭。锅盖是平顶的那种,找来几块石头,下面架上干柴,火堆儿成为了我们围坐休息的中心,一是做饭,二来取暖,三是闲聊。我们几个人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堆旁,等水烧开,放上茶、盐、酥油,这就是西藏人日常饮用的酥油茶。


  丙中阿扎用木碗倒上一杯茶,恭敬地端到我们面前说:“恰通!”


  “恰通”藏语的意思是喝茶。丙中阿扎不仅是我们第一个藏语老师,而且还是我的民俗顾问,在以后的行程中,他耐心教授日常藏语会话以及与藏族人打交道的礼节。


  丙中阿扎等人拿出青稞炒面与酥油茶一起搅拌在一起,教我们软糌粑。整个过程都是用手指完成,把糌粑捏成一个个圆球,就可以放在嘴里吃了。在左贡我们采购了一些饼干,准备在没有人家的时候食用,修华闹肚子吃不了糌粑,他用饼干一一回敬给藏族朋友。


  丙中阿扎将软好的糌耙捏成团递到我们手里说:“撒麻撒”。“撒麻撒”是吃饭的意思。他告诉我,藏语中的吃饭,在前藏和拉萨有一定的区别,前藏是“撒麻撒”,而拉萨则叫“卡拉曲”。


该文章所属专题:张国勇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藏惑  徒步横穿西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