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抚顺

文化抚顺

刘学敏:重建历史任重道远

2016-02-29 16:00 抚顺7000 刘学敏 1887
一个没有历史感的城市其悲凉是旷古的。这样的观点不知各位能否接受?因此恕我直言,因为曾经,我们破坏历史所向披靡;所以现在,我们重建历史任重道远。

刘学敏:重建历史任重道远 图1


  历史之于人类,是曾经的流年。收藏了历史,就收藏了彼时人类的生活、情感、认知、技艺、有意义的事件和人物等等,供我们回味、揣摩和研究。人类之为人类,最大的特质就是智慧。倘若不懂得将自己的历史收藏起来,使它组成自己丰富的编年,那人岂不就成了掰苞米的熊瞎子啦?


  中国历史文化遗存的积淀,最集中最稠密最醒目最辉煌当属长江黄河两岸,五千年的政治军事经济艺术,在那里落定了厚厚的历史尘埃,叫人抬头便见俯拾即是。虽经风雨剥蚀、战乱毁坏和改朝换代的布新除旧,却仍然保留下来大量的历史遗迹供后人指点品评神魂颠倒。西安的秦砖汉瓦曾经多得硌脚,传说某人用新红砖为一位老太太重修了茅厕而把拆下来的破砖烂瓦统统拉走,双方都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勾得五湖四海游人纷纷涌入大把大把往那儿扔钱。当地老百姓有句俏皮话叫做“致富不忘秦始皇”,荒唐是荒唐了一点,道理则不是一点没有。前年我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联合国评选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因为纵贯城市新修了一条高速公路割裂了原有的格局而名落孙山。

  去年某期《新华文摘》载文讲,新中国成立后,北京进行大面积城市改造,拆掉了很多不应该拆掉的古建筑,古文化保护专家梁思成先生秉笔直书,陈述自己对保护古城北京的意见,被中央政府和毛泽东所采纳,才给我们留下了一座现在的北京城。今年我又知道了周庄,因为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历史上江南小镇的原貌而兀地名声大噪游人如织。

  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也有它两难抉择的一面。今年国庆节期间我去北京,住在北兵马司胡同一家小旅馆里,于是进进出出看到所谓四合院居民居住条件的窘迫。问题是显见的:老四合院的民居文化要保护,同时居民的住房条件也要改善,怎么解决?听说在老舍先生的公子舒乙的动议下成立了“北京四合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不知将有何种两全对策出台。

  今年初我受命拍摄一部反映抚顺浑河文化的大型电视专题片,便不知深浅且非常蠢笨地想面对抚顺的历史文化呼吁一点什么。我想说,我们这里历史文化的土层本来就非常瘠薄,加上历史上保护得不够,所剩给我们的已寥寥无几,在政府创建国家级旅游城市的良好呼声中就难免有了几分尴尬。目前我们保留比较好的历史文化遗存只有清代第一陵——永陵,张作霖大帅墓——元帅林,从皇帝到平民的原点——战犯监狱,魔鬼行径的铁证——平顶山殉难同胞遗骨馆,共产主义思想的缩微——雷锋纪念馆。另外一些就有点儿叫人忧虑了。

  抚顺明代城门楼早已乘黄鹤飞去;辽东历代边墙徒留下一些土塄子;市中心的天主教堂十几年前被现代人的居住欲望所摧毁;友谊宾馆后院的抚顺解放纪念碑前身竟是日本人修的日俄战争纪念碑;赫图阿拉老城洋溢着中档旅游景点的脂粉气;杨靖宇将军的塑像孤独地守候在浑河岸畔;南北台日本街风格各异的住宅楼荡然无存,早几年曾听说西露天矿大坑将放水养鱼……观点一,保护还是毁坏历史文化,表现为一念之差,影响则是历史性的。观点二,保护历史文化是专业性很强的事情,政府应该多听听专家们的意见。观点三,一个没有历史感的城市其悲凉是旷古的。这样的观点不知各位能否接受?因此恕我直言,因为曾经,我们破坏历史所向披靡;所以现在,我们重建历史任重道远。(2002年6月原载《抚顺晚报》 原标题:收藏历史)


该文章所属专题:刘学敏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泊兰德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