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城市记忆

城市记忆

[14]龙凤最早的职工业余疗养院——三宿舍

2016-03-04 18:46 抚顺七千年 王维俊 3172
到了2004年龙凤棚户区改造的时候,这里也没改造,还是那个老样,照比新盖的楼房显得有些破旧。但住在那里的人们说,别看这是老楼,有挺劲儿,比那些新楼结实,不知是自我解嘲还是真的。

《龙凤旧事》之龙凤之最(十四)

[14]龙凤最早的职工业余疗养院——三宿舍 图1

  2016年1月25日手机拍摄。这里就是老三宿舍的原址。


  解放后,为了提高矿工的福利待遇,改善矿工的社会形象,矿务局及其下属单位,普遍开展了职工疗养的工作。各单位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都积极开展职工疗养工作。方式分为业余疗养和脱产疗养以及后来的健康疗养。

  龙凤矿最早的职工业余疗养院在三宿舍,这个三宿舍是相对一、二宿舍而言的。距离矿大门有一里多地,在员工街靠南山根的地方。如果说具体位置,就是员工街小合社的南边,它的西南就是抚顺第24中学。坐东朝西,是一趟有一百多米长的平房。虽是叫三宿舍,但更多的人管它叫大房子。

  三宿舍原来是日本人的独身宿舍。从西门(正门)进去,左右是一条大走廊,走廊两侧就是一间间的宿舍。解放前的伪满时期,在这里住的都是日本员工。有44个房间,那时候每个房间都是一人独占,屋内的陈设有写字台、衣帽架、壁橱式的衣柜、鞋柜、单人床、全铺红松木地板,地板上有一层胶皮,既防滑又没有响动。

  1951年,矿里把它改为了业余疗养院。把44个房间改为双人房,设为95张床。还设立了游艺室、阅览室、会议室等一些公用设施。疗养院的厨房就在这趟房的北头,靠近员工街小合社。是一个用木板做外墙的、挺高大的平房。房山有一根铁制十几米高的烟筒,一到做饭的时候,鼓风机的声音很大,排风扇把厨房里的香滋辣味儿扇得整个员工街都闻得到,没有机会进去疗养的人,都使劲儿地多吸几下鼻子,以满足心理的嫉妒和羡慕。“唉,伙食真的不错。”他说得对,在建国初期,能天天吃到一些肉食,天天能吃到细粮,那不就是神仙过的日子?但要想到这里疗养,是需要一些条件的,不是谁都能进去的。

  来这里疗养的都是矿里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据史料记载,第一批有49名劳动模范来疗养。后来逐步面向全矿职工开放,一些工龄较长的职工都有条件入所疗养。平均每年疗养人员达到800多人次,每期疗养时间为一个月,但不是全脱产的,而是业余疗养。疗养员下班后在疗养院食宿,每月只交二分之一的伙食费,余者由矿工会支付。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维俊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龙凤旧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