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东北 > 东北历史

东北历史

日本人曾梦想把奉天打造成大阪(4)

2016-03-06 05:58 辽宁省档案馆 不详 2226
日本侵略者一直都希望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的国土,所以在武装占领东北以后,就急忙组建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并操控其按照日本人的设想进行所谓的国家建设。


  广场建设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

  沈阳市城市广场大致分为交通环岛广场、站前广场和一般广场,这些广场都是与道路同步建设的。1909年,日本侵略者在“附属地”修建奉天火车站(今沈阳站),形成沈阳最早的站前广场。1913年,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施行交通分流,修建了六路交叉的“大广场”(今中山广场)。以后又陆续修建“高千穗广场”(今新华广场)、“朝日广场”(今和平广场)以及铁西广场等环岛广场。1926年建成的惠工广场成为新的道路中心。但是,随着奉天城人口迅速扩增,交通压力也日益增加,旧有广场建设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因此,在道路规划的同时,日本人也对奉天城广场进行了规划,在改造、整修旧有广场的同时,规划建造新的中心广场,又在各区道路交叉复杂处设圆形广场。广场总用地面积为36.5万平方米。

  中心广场(今市府广场)原是小西边门外一片空地。几经建设,这片空地逐渐成一片平整的广场。尤其是1926年这里与惠工广场大马路(今惠工街)连通后,这个广场逐渐成为连接省城、“附属地”、商埠地使馆区、惠工工业区、商业市场和火车站的交通枢纽。30年代初,日本人将奉天市政公署设于广场西侧。奉天城建设计划开始后,日本人对这片广场进行扩建,扩建后的广场被命名为中心广场,规划建设面积达5.7万平方米。按照规划,中心广场属于大型集会广场,所以广场中间保留了裸露地面,仅在广场周围栽植了树木。对广场周围道路进行平整加宽,为交通提供便利。

  建设铁西工业区

  1932年11月,在沈阳的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规划在铁路西侧开辟工业用地。1933年3月1日,日伪当局发表的“满洲经济建设纲要”中,指定奉天西侧为工业区,铁西工业区规划建设正式提上日程。

  1933年9月,日伪当局成立“奉天工业土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土地会社”),制定和实施铁西工业区规划。自1934年至1937年11月,计划分两期对铁西工业区进行规划,面积共1089万平方米。1937年11月,“土地会社”撤销,其业务移交给伪满奉天铁西土地管理处。次年3月,又并入奉天都邑计划科,将铁西工业区的规划面积增加至2347万平方米,分三期实施。

  第一期工程按照道路网规划,划成141块大小不等的地片,合计278.2万平方米。45家日资企业购买971个地号,用地209.6万平方米。第二期工程用地825万平方米,包括工业、居住、商业及道路用地,有日资工业企业132家,民族资本工业企业3家。第三期工程从1938年起开始实施,总面积为9.57平方公里。至1944年底,共安排工厂401家,其中日资工业企业323家,民族资本工业企业78家。

  铁西工业区的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都是日资企业,为数极少的民族资本工业企业也是在夹缝中勉强经营。这些日资企业在中国的土地上大肆掠夺资源,奴役中国劳工进行生产,将加工好的产品源源不断的输入日本,或者用于支持日本军事侵略中国。并且,由于铁西工业区建设在城市上风向,对城市污染十分严重。

  修建公园等公共用地

  伪满洲国建国之初,奉天城内像样的公园只有满铁附属地的千代田公园(今中山公园)、大东边门外的万泉园(今万泉公园)和小西边门的沈阳公园。原本已经改为公园的北陵和东陵因为日本人顾及伪满皇帝溥仪的颜面,重又被划为“禁地”。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奉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