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发现   > 古迹遗存

古迹遗存

清代祖陵为何选中“永陵”(二)

2016-03-15 05:32 辽沈晚报 张晓风 4629
在永陵启运门两侧顺山红墙的正中,分别建五彩照壁,也称“五彩云龙”,是国内罕见的大型砖雕龙壁。其龙姿优美,栩栩如生;雕技之高,令人观止。此龙壁虽经四百年风雨,至今仍色彩艳丽,壮美如初..
  照壁、帛亭 砖雕而成

  在永陵启运门两侧顺山红墙的正中,分别建五彩照壁,也称“五彩云龙”,是国内罕见的大型砖雕龙壁。其龙姿优美,栩栩如生;雕技之高,令人观止。此龙壁虽经四百年风雨,至今仍色彩艳丽,壮美如初。这种砖雕的仿琉璃照壁,在清陵中仅此一处,是永陵建筑群中很值得研究的特色建筑之一。


清代祖陵为何选中“永陵”(二) 图1

启运门“五彩云龙” 


  在永陵内还有一座用青砖雕造的建筑---焚帛亭,焚帛亭也称燎炉,是大祭时焚烧祝版、制帛及彩纸、金箔等祭品之处。按清代的典制规定,每次大祭要烧纸一万张,金银箔一万锭,这是皇陵祭祀的一个主要仪式。当这些祭品在焚帛炉中慢慢化为灰烬时,所有的参祭官员都要站在隆恩殿月台的西南角上观看,称为“望燎”。于是,每次大祭也就在焚帛亭的烟雾升腾中结束。

  城中分层 君臣有别

  在启运殿的后面,有一座不很规则的半圆形院落,这就是永陵的宝城,也称月牙城。城后半部分缭以罗圈墙,两侧墙角各有一惊雀风铃。

  宝城分上下两层,上层台地上有三座宝顶,下层有两座陪葬墓,这种形式,在清陵中也是很独特的。

  据说,皇陵的宝顶是用白灰、砂土、黄土掺合的三合土一层层夯实,用糯米汤浇灌,而且中间加筑铁钉,十分牢固,既不怕风雨浸蚀,也不惧盗墓者盗挖。每年清明皇陵举行大祭时,要举行一个为宝顶敷土的仪式,称上土礼或敷土礼。上土礼举行时,如果皇帝亲自祭陵,由皇帝亲自敷土。在祭祀前,由礼部官员二人引导内大臣、扈从大臣等人来到宝城内,其中一人担土一担。皇帝来到宝城后,接过盛土的竹筐,再由礼部官员引导来到宝顶前,毕恭毕敬地跪下,将土倾倒在宝顶上,再按原路返回,退出宝城,敷土礼即告完成。为显示对祖宗神灵的尊崇,敷土时,凡至宝顶前上土的人,无论大小官员,还是皇帝,都要在脚上罩上事先准备好的黄袜套,所用土也是精心准备的客土,即非陵寝附近的土,且要未被牛羊践踏过的净土。永陵建成后,并没有后嗣皇帝在清明时前来祭陵,因此,其上土礼应当由主祭大臣恭代完成。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清永陵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