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旧事》之龙凤之最(十五)
抚顺矿务局于1950年成立了职工业余技术学校(当时称为总校),由局人事处教育科直接领导和管理,下设包括龙凤矿在内的7个分校。
龙凤矿分校根据当时矿工文化程度较低的实际情况,首先抓扫盲教育,名为“职工业余学习班”,利用工人晚间下班后的业余时间上课学习。1950年时办班20多个,学员达700余人。
1951年,由矿和车间同时开办各种学习班79个,学员达1400余人。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力量,除原有的5名专职教师和70余名兼职教师外,抚顺市总工会还派来23名专职教师,使职工业余文化教育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当年开办各种学习班96个,学员达3500余人。
到了1957年,总计办班200余个,学员达5500余人次。龙凤矿在开办职工文化补习班的同时,还开办各种技术补习班,如钳工、焊工、铆工、锻工、车工,等补习班。
1958年,根据中央提出的“教育要大上”的指示精神,矿区提出了“大的厂矿有大学,中小厂矿有专科,中小学校车间办,到处都有读书声”的行动口号,龙凤矿成立了职工技术学校。
校址就在龙凤矿前东南的山岗上,在这个山岗上没有别的建筑,就是以它为主的一个校园,占地面积有近7000平米,四周砌有围墙。校舍面积有2600多平米,教学主楼是一座红砖砌就的三层楼、条件很好。
主要招收二年以上工龄的徒工或熟练工,有学员200名,按工种分四个班,脱产学习两年。这个班毕业的学员,后来大多成为矿各个车间的主要技术骨干。有的还成为车间、区队的领导。
在我的记忆中,还没到1960年,这个职工技校就没有了,也可能还叫这个名,但实质上已经没了技校的职能。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清楚的记得,在我小学三年级下学期,也就是1959年的下半年,龙凤矿子弟小学新楼尚未竣工,我们就是在“龙凤矿中”度过了一段时光,在这里,我因为课间打乒乓球忘了上课而违纪,被盛怒的老师踹坏了两把当时很名贵的乒乓球拍,所以我的记忆还是比较深刻的。
我的记忆还是挺靠谱的,据史料记载,这个职工技术学校持续了不到两年,到了1960年7月为了适应龙凤地区中学教育的需要,改为普通中学,为龙凤矿所属,叫龙凤矿中学。教职员工除少数是市政府教育部门派进的外,大多数是由龙凤矿抽调的文化程度较高的工程技术人员。当时有10个班,学生500人。教学设施相当简陋,教学和文体设备及实验用品缺乏。
![[15]龙凤最早的职工技术学校——龙凤矿中 [15]龙凤最早的职工技术学校——龙凤矿中](../upFiles/infoImg/201603098135198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