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   > 满族风俗

满族风俗

鄂伦春篝火节

2012-03-03 22:54 满族文化网 佚名 1165
每年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节日篝火节,至今已举办十六届。在这一隆重的节日,鄂伦春儿女身着节日民族盛装,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载歌载舞,欢庆自己的节日。 鄂伦春人以篝   每年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节日——篝火节,至今已举办十六届。在这...

  每年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节日篝火节,至今已举办十六届。在这一隆重的节日,鄂伦春儿女身着节日民族盛装,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载歌载舞,欢庆自己的节日。 鄂伦春人以篝

  每年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节日——篝火节,至今已举办十六届。在这一隆重的节日,鄂伦春儿女身着节日民族盛装,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载歌载舞,欢庆自己的节日。

  鄂伦春人以“篝火”作为节日的表现形式,是与他们祖辈游猎于茫茫林海,在与大自然抗争中与火相伴,视火如神的独特情感休戚相关。火,在鄂伦春民族的狩猎生产、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静谧的夜晚,居住在“撮罗子”(鄂伦春人的原始住房)里的鄂伦春人围坐在篝火旁,听长者说唱那动听美妙的神话传说,鄂伦春民族的历史、社会状况和狩猎生活,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用口头传承下来:炎炎夏日,篝火燃起的滚滚浓烟能驱走肆虐的蚊蝇;猎人还把猎物用篝火熏制成肉干,味美醇香;寒冷的冬季,在怒吼的风雪中,在冬不挡寒,夏难遮雨的“撮罗子”里以篝火取暖,用火照明;篝火,陪伴着鄂伦春人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火,是鄂伦春人的生命。丰收的季节,猎人们在篝火旁欢歌起舞,以表达心中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福;火是猎人心中的力量。

  鄂伦春人对火有很多禁忌。如决不允许从火堆上跨过;禁止向火上倒水,用刀插火;更不能向火堆中吐唾沫,倒不洁之物等等,以免触怒火神。逢年过节,都要向火神供奉兽肉和食物,祈求火神保佑火种旺盛,永不熄灭。在恶劣的大自然环境中,勇敢、骠悍的鄂伦春人有着极强的耐寒能力和生命力,为世人敬仰。生命的火种就这样在鄂伦春人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世世代代顽强地生息着,成为兴安岭的主人。

  今日鄂伦春人已彻底告别了原始的落后的狩猎生产方式,放下猎枪,拿起锄犁,走上以农业为主,多种经营的致富之路,远古的攫取经济一去不复返。虽然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夜晚的霓虹灯取代了篝火,但经历沧桑巨变的鄂伦春人对火的情感没有丝毫减弱,对火的崇敬依旧那样挚诚。在广大鄂伦春儿女的期盼和呼声中,1991年,在建旗40周年之际,鄂伦春民族的篝火节应运而生,并把篝火节纳入《鄂伦春自治旗条例》之中,最初确定每年6月8日为篝火节。考虑6月8日在防火戒严期内,野外用火不安全,第二年经旗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将篝火节改在每年的6月18日举行。每年6月18日这一天,旗内各流域的鄂伦春人、干部职工、关心鄂伦春人的兄弟民族同胞、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相聚在嘎仙洞前或甘河畔,欢庆鄂伦春人这一盛大的民族节日。

  至此,每年6月18日就成为鄂伦春族唯一的民族传统节日。去年,该旗着手建设永久性篝火节场地,将于今年8月之前交付使用。第十七届篝火节将于8月25日与全国鲜卑民族文化研讨会一同举行。

  篝火节活动分为开幕式、鄂伦春族传统体育竞技比赛、民歌表演、手工艺品展览、家庭传统习俗表演、篝火娱乐晚会等部分,并随着传统民族文化的挖掘丰富活动内容。体育比赛竞争激烈,有赛马、射击、摔跤、拉钩、掰腕、颈力绳赛、划桦皮船赛、采集等。
  在篝火晚会上,大家尽情的唱歌跳舞,欣赏乌兰牧骑表演的鄂伦春民歌舞蹈,倾听猎民群众、干部职工即兴“赞达仁”(歌唱)。每到这一天夜幕降临之际,鄂伦春人都要燃起篝火,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彻夜狂欢,直到天亮一起观看旭日东升。
  在该旗,篝火节已经成为加强各民族团结,增强鄂伦春民族凝聚力,展现新时代鄂伦春族风采的盛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