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抚顺50后的“文革”印记(2)
2016-03-10 22:41 抚顺七千年 姜斌
3832
《人民日报》11月27日对毛主席第八次检阅红卫兵进行了报道:“毛主席先后检阅一千一百万文化革命大军。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同志,第八次接见了二百五十万革命小将。”这其中也有我呀!
大串联
1966年的初冬时节,“文G”的热浪已持续了约半年时间,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成为那年最热门的新闻。在两位学长带领且北京有姥姥家这样一个前题下,爸妈同意了我去“串联”,还写了姥姥家的地址和路线图,妈妈给了我20元钱,这在当年可是她半个多月的工资啊!11月初的一个清晨,我和其它两个同伴踏上了进京的行程。那时的抚顺城火车站(抚顺北站前身)不大,我们到的时候站台上已经站满了人。由于是大串联时期,铁路基本乱了秩序,什么车都不正点。等了好长时间,一趟进京的“红卫兵专列”终于徐徐地驶入站台。
天呐!车上已经是严重超员,没有下车的,只有上车的,人们发疯似的挤向车门。由于我个子小,没怎么费劲就被下边的人给推了上来,但进入车厢的路却是相当难,根本没有立足之地,只能一推一拥的挤在夹缝里。好不容易挤到一靠窗的小桌前,算是有了我的安身之处了。同行的伙伴也不见了踪影。车厢里到处是人,连行李架上也上去了人,那个拥挤程度,说给现在的年轻人,谁都不会相信,但那却是事实。这时听见有人喊着“同学们、小将们,后续列车还有,请下来一些等下一趟吧”。谁还听这话呀,宁可挨挤也决不下车。
那年月,我们这些半大孩子被冠以“小将”的称谓,听着挺顺耳,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多好笑啊!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车居然开了,说明有生以来第一次进京成行了。也不再找什么同伴了,反正能容得下我,周围全是比我大的哥姐们,看样子都是初中或高中的,他们看我小,又是一个人,都挺照顾我。这时我才发现我的背包带虽在,可背包连同饭盒全没了,可惜妈妈给我做的包子没吃着。
上一页1
该文章所属专题:姜斌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文革
- 上一篇:泊兰德迈:龙凤呈祥
- 下一篇:徐洪:故纸堆里淘出的历史罪证
相关文章
-
03-07一个抚顺50后的“文革”印记(1)
-
09-15《龙凤旧事》之在“大革命”洪流中的爹和妈(二)
-
08-05《龙凤旧事》之在“大革命”的洪流外(一)
-
05-18一本“文革”前的抚顺市人委工作证
-
03-16沧海峰影:我的大学、“文革”的日子
-
02-09回忆“文革”中的抚顺
-
01-22武斗:成长旅途中挥之不去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