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学校的规模,哪个学校都比龙凤矿子弟小学大。每个年部都在十几个班以上。
当时的教师多数是从矿里抽调的一些具有初中、高中、中专学历的年轻干部和工人。他们虽然没有受过师范教育而缺乏教育经验,但不乏刻苦精神和兢兢业业的责任感,使学校很快扭转了被动的局面,多次受到矿区教育系统的表彰。
杨滢贴出大字报表决心,和全校师生团结,战斗在一起,把批林批孔斗争进行到底。
1973年5月13日,正值“文化大革命”中期,教育系统受到极左思潮的冲击,说来也巧,就在期中考试的时候,这个学校发生了“杨滢事件”(这一事件的经过恕不赘述)。本来就是一个孩子的无意、抑或是挑刺儿之举,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在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楞把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打造成了具有“反潮流”精神的小英雄。1974年2月4日,龙凤矿党委树杨滢为“反潮流的典型”。2月13日,《辽宁日报》报道了杨滢的“反潮流精神”。4月12日《光明日报》还发表了题为《小将的战斗风格》的文章。“杨滢事件”一时轰动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使龙凤矿子弟小学扬名全国,给教育事业和其本人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入口 [ 举报 ] 投稿邮箱:fm684@qq.com |
Copyright @ 2011-2012 FS7000.com All Right Reserved 「本网站独立运行,与任何机构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