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抚顺50后的“文革”印记(5)
大规模的知青下乡告一段落以后,终于传来了中小学要陆续开学的消息,这对于已经在家休学两年的我们来说无疑是最高兴的事了。可等我们进入中学后才发现,开学是有附加条件的,就是“复课闹革命”。虽然还不太明白这“复课闹革命”是怎么回事?但能和我们居住在欢乐园的小学同学们一起升入中学真是再高兴不过了。按当时通知要求,我们要去的是第十九中学,是一所新成立的中学。说是新成立,仅仅是因其新组建而并非新建校舍,到了学校才发现,这是一个破旧不堪的旧教学楼,据说原是所小学,因与毗邻的三中合用一个操场,都以为是三中一部分,这次专门设了个十九中的“番号”,一所新中学就诞生了。为了应付开学,有的老师是从外校临时借调的,有的则是刚毕业的师范院校的大学生,但那时我们还是高兴的奔走相告,因为期许了两年多的中学时代开始了。
抚顺市第十九中学
刚开学报到的时候可热闹了,因为我们是十九中建校后的第一批学生,从欢乐园到十一道街沿线的学生大多集结于此,开始时设了20多个班级,后来压缩到16个班级。因为是“文G”时期,班级的设置一律按部队的班、排、连设置,班是少先队时的一个小队,排才是一个中队即一个班级。各排里都有一名解放军战士当辅导员,开学不久学校正式进驻了“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即工宣队,说是工人阶级领导上层建筑。一些没有多少文化的工人走进校园管起老师和学生来,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称他们为师傅。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王尧:春天里的成人礼
- 下一篇:一个抚顺50后的“文革”印记(4)
相关文章
-
03-18一个抚顺50后的“文革”印记(4)
-
03-14一个抚顺50后的“文革”印记(3)
-
03-10一个抚顺50后的“文革”印记(2)
-
03-07一个抚顺50后的“文革”印记(1)
-
09-15《龙凤旧事》之在“大革命”洪流中的爹和妈(二)
-
08-05《龙凤旧事》之在“大革命”的洪流外(一)
-
05-18一本“文革”前的抚顺市人委工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