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旧事》之龙凤之最(二十五)
到公元1999年,龙凤矿已经走过了94个春秋冬夏。就在要跨过下一世纪门槛的时候,龙凤矿破产了,只剩下一座64米高的竖井,千疮百孔,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回忆曾经走过的岁月。
据《抚顺矿区志》记载:“龙凤矿始采于1905年。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80万吨,最高年产量曾达到350万吨。截至1988年末,已开采84年,累计生产煤炭1.2亿吨。由于开采年代久远,资源总量减少,可采煤量1999年时已由1953年的1.49亿吨减至1900万吨。可采深度不断加大,20世纪90年代可采水平已达到-635米,生产环节日趋复杂。水、火、瓦斯威胁日渐增大,安全生产难度越来越大。煤炭成本不断提高,1989年吨煤成本高达231元,高出当时煤炭售价119元。1988年全年生产煤炭80万吨,亏损1.4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67.27%。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累计拖欠职工工资达2141万元、离退休职工养老金1877万元,欠发职工医药费、丧葬费等3521万元。为了维护龙凤矿的运转,抚顺矿务局每年都要给予6亿元以上的补贴,成为沉重的经济负担。”
“1998年1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辽宁时做出了关闭龙凤煤矿的决定。1999年9月,由关闭调整为破产。根据中共辽宁省委和辽宁省人民政府的要求,龙凤矿破产实行“省市结合,以市为主”的领导体制。”
“成立了龙凤矿破产清算组,清算组下设职工安置、资产回收、信访保卫和宣传教育、资金平衡和资产变现、离退休职工管理移交、社会事业移交等7个专业组。”
“1999年9月,向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了龙凤矿破产申请。10月10日,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了民事裁定书,宣告龙凤矿破产,随后向社会发布了公告。”(摘自《抚顺矿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