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旧事:《矿山十年》之[01]离乡返城
2016-07-01 11:12 抚顺七千年 王维俊
3311
1972年的11月,天上一行行的大雁,在头雁的带领下,唿扇着翅膀,“嘎嘎”地叫着,开始往温暖的南方飞了。青年点里的同学一个一个的都走了,回城当老师的当老师,当工人的当工人。原来热热闹闹的青年点,现在冷冷清清,只剩下我们两男两女四个人,心里没着没落的。
《龙凤旧事》之矿山十年
(一)离乡返城
1972年的11月,天上一行行的大雁,在头雁的带领下,唿扇着翅膀,“嘎嘎”地叫着,开始往温暖的南方飞了。青年点里的同学一个一个的都走了,回城当老师的当老师,当工人的当工人。原来热热闹闹的青年点,现在冷冷清清,只剩下我们两男两女四个人,心里没着没落的。
其实我不是没有回城的机会,而是我自己给放弃了。1971年,有一次机会,公社给了一个名额,回抚顺当老师,大队把这个名额给了我。大队领导和我一谈,我二话都没说,甚至连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了。
那时候是不是有点二呀?不是,我有我的想法。首先说我不愿意回去当老师,为什么?有的人可能说,你纯粹是个250,怎么当老师都不回去,脑袋有病吧,不假,真的有病了。在我的脑袋里就装着“文化大革命”老师被打成“臭老九”,被呼来唤去,挂牌子、戴高帽、挨批斗挨鞭打、拳打脚踢巴掌搧的惨烈景像,老师就意味着挨批、挨斗。时间才过去几年,老师的社会地位还能好到哪里去?我才不去拔那个橛子呢,我认可在农村,认可回去下井刨煤我也不回去。其次,我的头脑里还有一个传统的观念,就是“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
队里说这是专门为你争取的名额,我们看你这两年为队里办电、办加工厂、搞副业没少出力,表现相当好,才要来这个名额,你要不回去就瞎了。我说,千万别瞎了,给丁兴顺(就是我曾经写过的《难忘的归程》一文中的“危险人物”)吧,他家就一个独生子。脑袋手术后也恢复差不多了,再说是地面工作,不干什么体力活,能行。何况队里还没有新电工,许多工作我还没干完,一走你们不也舍手吗?队里一看我说得很诚恳,态度很坚决,就同意了我的意见。
我急忙给丁兴顺打长途,他回来了。(他1970年5月1日因美尼尔氏综合症做开颅手术,一直在抚顺休息)回来可是回来,但恢复的不算太好。走路要小心翼翼,不敢急转身,不敢猛回头,后面有人喊他,他得180度转身,否则就迷糊。这样去检查身体怎么能合格呢?没办法,我只好冒名顶替,替他去体检,闯过了他回城的关键一关。就这样,1971年的秋天,他回城了,在抚顺师范学校培训毕业后,分配到了抚顺教育局(因为他的身体状况不适合当老师)。此举,在他们家和同学们看来是真仗义,我到没以为然,不就是一次回城的机会吗,没什么大不了,何况还是我自己不愿意回去呢!
许多同学不知道这一段故事,但已经逝去的丁兴顺知道,我们青年点的少部分同学知道。真的,没有我,就没有他的小命,就没有他当时很吃香(他在抚顺教育局基建处,负责全市学校的基建工作)的工作。所以,我们的关系一直比和其他同学更深厚一些,开句玩笑,除了媳妇,什么都行。
说实在的,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的回城,往日挺热闹的青年点儿冷冷清清,就剩下我们两男两女四个,吃饭都没劲。虽然我的工作好一点,但也盼望着,能早一点回城。
我在焦急地等待着消息,恨不能肋生双翅,立刻飞回故乡,这一天终于来了。1972年11月3日是我人生的又一个转折,我的职称变了,由下乡的“老插”,摇身一变为一名煤矿工人。
从1968年开始,矿里就没怎么招工,矿里的一线工人有些青黄不接,劳动力极为短缺。到了1971年,上山下乡的政策有了一些变化,才有少部分毕业生被分配到矿里,随着全国知青政策的调整,(据说这一政策始于上海插队到云南的下乡青年,是他们“闹出了”政策的调整,我们不过是借了他们的光)抚顺矿务局也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下乡的家庭作为招工的主要对象。我们家有两个下乡的,所以给了一个招工指标,叫“点招”。每个有了“点招”指标的家庭在“点招”谁回来的问题上是颇费脑筋。让老大回来,老二小,又要多遭几年罪,过了这个村,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店。五个手指头咬哪个都疼啊!这个名额给女孩儿,回城几年后一结婚,好不容易来的指标就带到婆家去了。真是掂兑来掂兑去,反复权衡利弊,不敢过早把消息散布出去,以防孩子之间争来斗去,伤了和气。也防孩子对爹妈厚这个、薄那个,产生误解。唉,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有的家庭兄弟姊妹为了这个名额,打得鸡飞狗跳,有的记恨爹妈好长时间,仇人一般。也难怪,有的这次没回来,楞在农村又苦熬了五六年,想想,人的一生有几个五六年?谁不急眼?
上一页1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维俊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龙凤旧事:《矿山十年》之[02]初进矿山
- 下一篇:蔡省三先生口述战犯改造历史(下)
相关文章
-
06-21[25]龙凤地区最悲催的时刻——龙凤矿破产
-
06-02[24]龙凤地区最好的住宅区——员工街
-
05-27[23]龙凤矿走出的最著名的国画家——宋宜春
-
05-16[22]龙凤矿最早的业余剧团——茨沟业余京剧团
-
05-05[21]龙凤最老的地面隧道——电车洞子
-
04-09[20]龙凤地区80年代最集中开发的楼群——十栋楼
-
04-04[19]龙凤矿最早出国考察的工人工程师——金永清
-
03-25龙凤矿最有名的大井检修木匠——周凤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