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旧事:《矿山十年》之[01]离乡返城(3)
2016-07-01 11:12 抚顺七千年 王维俊
4714
1972年的11月,天上一行行的大雁,在头雁的带领下,唿扇着翅膀,“嘎嘎”地叫着,开始往温暖的南方飞了。青年点里的同学一个一个的都走了,回城当老师的当老师,当工人的当工人。原来热热闹闹的青年点,现在冷冷清清,只剩下我们两男两女四个人,心里没着没落的。
到了锦州后,分配在锦州的两个同学,招待我们吃了一顿饭,又在锦州照相馆照了一张相,为我的四年农村生活,划上了句号。
![龙凤旧事:《矿山十年》之[01]离乡返城 图1](../upFiles/infoImg/2016070146589589.jpg)
(后排右一就是我,那时候兴戴前进帽,后排左一是同学韩江。二排依次是陶丽华、刘时秋。前排左一是我的房东朱树民,右一是大队副书记朱树权)
四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好像不算什么,但又有多少个四年呢?更何况是在较艰苦的环境中度过!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总觉得没有白费的时光,没有白费的经历,虽然有的时候很难理解,很难应付,但咬咬牙都挺过去了。四年的苦辣酸甜、喜怒哀乐、风风雨雨、磕磕绊绊,都会成为人生或苦、或甜的小插曲,值得用心吧嗒吧嗒,咂摸出点儿滋味儿,为今后漫长的道路或添点儿动力,或添点经验,不至于见硬就回。有了这碗酒垫底儿,就什么酒都不怕了。真的,有了农村四年的艰苦锻炼,为我在煤矿井下十年的工作垫了底儿,我从未因工作的苦、累、险掉过眼泪,没打过退堂鼓。 我挺过了比农村生活更为艰苦和危险的十年。
2016年4月5日
3 下一页 |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维俊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龙凤旧事:《矿山十年》之[02]初进矿山
- 下一篇:蔡省三先生口述战犯改造历史(下)
相关文章
-
06-21[25]龙凤地区最悲催的时刻——龙凤矿破产
-
06-02[24]龙凤地区最好的住宅区——员工街
-
05-27[23]龙凤矿走出的最著名的国画家——宋宜春
-
05-16[22]龙凤矿最早的业余剧团——茨沟业余京剧团
-
05-05[21]龙凤最老的地面隧道——电车洞子
-
04-09[20]龙凤地区80年代最集中开发的楼群——十栋楼
-
04-04[19]龙凤矿最早出国考察的工人工程师——金永清
-
03-25龙凤矿最有名的大井检修木匠——周凤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