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赵亚洲返乡抗日—01
2016-08-03 20:53 剑柔似水
1337
第二十六章 赵亚洲返乡抗日 孙铭武血盟救国—01 佟家祖宅,大堂正厅。 抚顺沦陷以后,佟振天把有关人员召集在一起开会。正当二少爷要对下一步打算作出安排的时候,方管家匆匆从门外进来。 “老爷,二少爷,方勇回来了!”方管家说道。 “什么,方勇回来了?太好了!快,快让他进来!”二少爷高兴地说道。 “老爷,二哥...
第二十六章 赵亚洲返乡抗日 孙铭武血盟救国—01
佟家祖宅,大堂正厅。
抚顺沦陷以后,佟振天把有关人员召集在一起开会。正当二少爷要对下一步打算作出安排的时候,方管家匆匆从门外进来。
“老爷,二少爷,方勇回来了!”方管家说道。
“什么,方勇回来了?太好了!快,快让他进来!”二少爷高兴地说道。
“老爷,二哥,我回来了!”方勇进屋说道。
“方勇,你的事儿办完了,这回不走了吧?”佟振天问道。
方勇说道:“老爷,我这次回了趟沈阳,事儿处理的差不多了,这回呀,就不走了!”
“方勇,沈阳的情况现在怎么样?”二少爷问道。
“现在沈阳已经彻底沦陷,独七旅已撤住关内,黄显声将军也已到了锦州,现正在筹备锦州防务的事情,据说,他马上要组建东北抗日义勇军,跟小日本干!”
“太好了!”二少爷说道:“我们现在也正在开会研究下一步的打算,你回来正好,就一块听听吧!”
“好!”方勇说道。
二少爷看了一眼大家,接着说道:“刚才我说过,面对目前的形势,我们最关键的是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抓紧训练队伍;二是进一步扩大物资储备。下面我就把具体任务分配一下。”
“第一件事,关于队伍训练的事儿,是目前的当务之急。现在老城我们有三支队伍,一是老城护卫团,由佟辰负责训练;二是护陵队,由学武负责训练;三是从各矿来的矿工,这支队伍人数多,结构复杂,而且基础差,就有劳刘长贵连长负责。”
“第二件事,关于物质储备问题。这件事由大哥全面负责,诗云和芷若配合。芷若重点负责药品的采购,要想仔细一些,药品不怕多,关键是都买什么,这方面芷若就要多操心了。”
“最后,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那就是佛顶山双龙寨的事情。这件事我打算安排徐波局长跑一趟,具体的事儿我一会儿单独说。”
二少爷最后说道:“在目前形势还没有明朗的情况下,我们的主要任务就二个字,那就是‘备战’!我们只有把备战做好,才能应对可能发生的一切。明白吗?”
“明白!”众人异口同声。
“爹,您还有什么事吗?”二少爷见佟振天摆手,说道:“今天的会就到这儿,徐局长、方勇留下,其他人散会!”
人都走了以后,二少爷对方勇和徐波说道:“佛顶山是我们将来的根据地,也是我们最重要的后方。徐局长,你把跟你来的十几个弟兄都带上,要跟大家说明白,要做长期在那儿的思想准备!”
“放心吧,二少爷!”
“你去的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配合大龙,把村里的年轻人都组织起来,争取把队伍扩充到500人以上;二是抓紧队伍的军事训练,虽然他们都基础,但缺乏正规训练,你要多费费心;三是让大龙找一个隐秘地方建一些仓库,好储备我们的战略物质。”
二少爷又对方勇说道:“方勇,还得让你跑一趟。这次你陪徐局长一起去,我准备了200条枪,1万发子弹,还有一些物资,你们一并带上。我写了一封信,该跟大龙交待的都交待了,他一定会配合你们的。”
“哦,对了,方勇,你到了双龙寨以后,帮徐波把事儿按排完就回来,家里这边还有好多事儿等着你去做呢。”
“放心吧,二哥,这几件事,我和徐局长会办好的!”
送走方勇和徐波以后,二少爷的心情平静了许多。原本二少爷是想陪徐波一起去佛顶山的,这回方勇回来了,无形中给他减轻了不少压力。
老城的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的树梢上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洒落大地,是那么的幽静和灰黯,但银河的繁星却越发灿烂起来……
在抚顺县哈达乡,有一个只有几十户的小村落,叫富尔哈村。它位于铁岭与抚顺的交界处,离铁岭县鸡冠山只一山之隔,由于地处偏僻,平时很少有外人进村。
1931年9月末的一个夜晚,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了月光。这时,只见村口处,有三个人趁着夜色急匆匆向村里走来……
这三个人分别是:赵殿生、杨景良和杨振东。
这个赵殿生,就是后来的抗日英雄赵亚洲。赵殿生,1903年出生于抚顺县哈达乡富尔哈村,幼年读私塾二年,从十二岁到二十岁先后靠给大户放牛、扛活为生。1922年经表亲王福生介绍到大甸子当保甲兵,派驻下韭菜峪村,后又转到三岔口、杨家屯当警察。1924年转到铁岭大凡河当警察,1925年曾在铁岭警察所学习,1926年调到李千户当一等警察。1926年下半年从军在东北陆军第三旅管理车夫。当年八月,经铁岭人张奖介绍到沈阳铁路警务段,在沈梅(梅河口)线上当乘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十天后,二十八岁的赵殿生与同乡杨景良、杨振东,携带三支短枪,一枝长枪从铁路警务段弃职回到了家乡。
富尔哈村,赵殿生家。
赵殿生和杨振东正在家里焦急地等待着。这时突然有人敲门,杨振东跑过去把门打开,杨景良从外面走了进来。
“殿生哥,树林和品三马上就到。”杨景良对赵殿生说道。
“好,咱等他俩一会儿。”赵殿生说道。
杨景良说的这个树林,叫王树林,铁岭四冲人,是赵殿生务农时的好友;这个品三,叫肖品三,抚顺后营盘人,东北军旧部,也是赵殿生的好朋友。
这时,王树林和肖品三一同走进屋。赵殿生焦急地问肖品三:“情况怎么样?”
肖品三缓了口气,说道:“情况是这样,日军攻入北大营以后,独七旅部分跑散的士兵向吉林方向辙去,路上遇见部分讲武堂学员队的兄弟,就一起到了山城镇投奔东边道镇守使于芷山,可于芷山这个王八蛋,只答应给他们解决部分给养和冬服,不允许他们留在东边道,没办法,弟兄们只好各奔东西。”
“这几天,我一直打听他们的消息,正好遇到他们中的几个老乡,他们说愿意跟着咱们干。昨天,老乡告诉我,他们己经收拢了三十来人,现在安置在后营盘。他们表示,只要喊一嗓子,立马就过来。”肖品三很兴奋地说道。
“树林,你那边情况怎么样?”
王树林说道:“我昨天在三岔子蹲了一天,发现警察所有二十五、六个人,所长叫王富贵,据说这个人挺坏,咱要是打警察所,我看必须先把他摁倒,要不怕有麻烦。”
“哦,对了,这个王富贵有一个姘头,住在三岔子铜矿西沟。王富贵一个礼拜准去她那儿一回,我觉得在那下手最好!”王树林补充说道。
“好,这个情况很重要!”赵殿生想了一下,说道:“咱们这样,一会儿品三赶回后营盘,争取明天上午把东北军的弟兄们带过来;树林呢,继续盯住三岔子,同时摸清王富贵的行动规律,最好搞清楚他一般什么时间去铜矿西沟;我和景良、振东在家准备吃住的东西,等人都到齐了,咱们再安排下一步。”
“好,殿生哥,我们听你的!”
三天后,三岔子。
下午4点左右,赵殿生带着一支由30多人组成的队伍,悄悄来到三岔子北山的一个树林里潜伏了下来。5点半左右,王树林从山下跑了上来。
“殿生哥,情况都摸清楚了。王富贵已经去了铜矿西沟,剩下的人都在警察所里喝酒呢。晚上,院里有2个站岗的,3小时一轮岗。”王树林说道。
赵殿生看了一下表,说道:“现在快6点了,一会儿我和王树林带3个人去铜矿西沟;品三带其他人去警察所,你们先把警察所包围起来,但不要动手。等我把王富贵抓来,争取一枪不放就缴了三岔子警察所的枪。明白吗?”
“明白!”
“好,行动!”
赵殿生带着几个人在王树林的引领下,半个多小时就来到了铜矿西沟。王富贵姘头家住在铜矿西沟的矿工住宅区里,是一个独立的小院。院墙不高,院内有正房三间,厢房二间,后院还有一个很大马棚。
赵殿生仔细查看了地形后,说道:“一会儿,留一个人在门口守着,剩下的几个人跟我悄悄翻墙进去。到门口后,树林去叫门,只要门一开,咱就冲进去,不到万不得己千万不能开枪!”
“好,行动!”
这时,王富贵和姘头正在炕上坐着喝酒,突然听见有人敲门,姘头嘟囔了一句:“这谁呀?大半夜的不让人睡觉!”说着,下地穿上鞋向屋门口走去……
姘头刚打开门,赵殿生带着几个人就冲了进去。王富贵毕竟是受过训练的,他一听外屋的响动不对,跳下炕就要拿放在八仙桌上的枪。赵殿生一个箭步窜了过去,一把把王富贵的手摁住,这时,王树林和另一个战士的枪己经顶在了王富贵的头上。
被捆起来的王富贵跪在地上求饶道:“各位好汉,不知小的什么地方得罪,望高抬贵手,饶了我吧!”
赵殿生说道:“我问你,你们警察所有多少人,多少枪?”
“我说,我说!”王富贵吓得浑身颤抖着说道:“有26人,31条枪……”
赵殿生说道:“我看今天你小子还算老实,我就不难为你了。不过你必须跟我到你的警察所走一趟!”
“好,我去,我去!”
8点刚过,赵殿生几个人押着王富贵来到了警察所,这时肖品三早已带人把这里包围了。赵殿生押着王富贵来到离警察所大门不远的地方,对王富贵说道:“上去叫门,然后,让你的弟兄交枪投降!”
“是,是是,我去叫!”
“王富贵你听好,不许耍滑头,否则,我毙了你!”
“是,是是是……”说着,王富贵走到警察所大门口,大声喊道:“开门,快开门!我是王富贵!”
不一会儿,大门打开了,赵殿生一挥手,二十几个战士一齐冲了进去。就这样,不到一顿饭的功夫三岔子警察所就被缴了械。
此后不久,赵殿生率部先后收编了后营盘一带的地方武装郭连田等30余人;三岔子民团长赵横连等20余人及想儿山的李虎臣大刀会;接着又收编了武家沟兴玉生民团、朴起屯董二虎民团、洪兴屯刘洪图民团、大靠山屯刘横山民团、小靠山屯刘海蛟民团等地方武装,拉起了“大绺子”。
就这样,不到二个月的功夫,赵殿生的抗日大旗下,队伍已有三百余人。之后,赵殿生根据黄云阁等人的建议,在三岔子对所部进行了整编,改大绺子为“抗日总队”。赵殿生当乘警时,曾受过红色人物熏陶,认为抱定红色,必定胜利。故规定所部一律戴红袖标,袖标中间写一行大字“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下写一个“亚”字。
此后,“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不仅是抗日总队的口号,而且成了这支抗日队伍的军魂。赵殿生也改名为赵亚洲。由于打出抗日旗帜,又有严明的纪律,当地人民视抗日总队为自己的子弟兵,踊跃参军支前,队伍不断壮大。从此,赵亚洲的名字便在辽东大地叫响,成了引领辽东民众自发抗日的一面旗帜。
佟家祖宅,大堂正厅。
抚顺沦陷以后,佟振天把有关人员召集在一起开会。正当二少爷要对下一步打算作出安排的时候,方管家匆匆从门外进来。
“老爷,二少爷,方勇回来了!”方管家说道。
“什么,方勇回来了?太好了!快,快让他进来!”二少爷高兴地说道。
“老爷,二哥,我回来了!”方勇进屋说道。
“方勇,你的事儿办完了,这回不走了吧?”佟振天问道。
方勇说道:“老爷,我这次回了趟沈阳,事儿处理的差不多了,这回呀,就不走了!”
“方勇,沈阳的情况现在怎么样?”二少爷问道。
“现在沈阳已经彻底沦陷,独七旅已撤住关内,黄显声将军也已到了锦州,现正在筹备锦州防务的事情,据说,他马上要组建东北抗日义勇军,跟小日本干!”
“太好了!”二少爷说道:“我们现在也正在开会研究下一步的打算,你回来正好,就一块听听吧!”
“好!”方勇说道。
二少爷看了一眼大家,接着说道:“刚才我说过,面对目前的形势,我们最关键的是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抓紧训练队伍;二是进一步扩大物资储备。下面我就把具体任务分配一下。”
“第一件事,关于队伍训练的事儿,是目前的当务之急。现在老城我们有三支队伍,一是老城护卫团,由佟辰负责训练;二是护陵队,由学武负责训练;三是从各矿来的矿工,这支队伍人数多,结构复杂,而且基础差,就有劳刘长贵连长负责。”
“第二件事,关于物质储备问题。这件事由大哥全面负责,诗云和芷若配合。芷若重点负责药品的采购,要想仔细一些,药品不怕多,关键是都买什么,这方面芷若就要多操心了。”
“最后,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那就是佛顶山双龙寨的事情。这件事我打算安排徐波局长跑一趟,具体的事儿我一会儿单独说。”
二少爷最后说道:“在目前形势还没有明朗的情况下,我们的主要任务就二个字,那就是‘备战’!我们只有把备战做好,才能应对可能发生的一切。明白吗?”
“明白!”众人异口同声。
“爹,您还有什么事吗?”二少爷见佟振天摆手,说道:“今天的会就到这儿,徐局长、方勇留下,其他人散会!”
人都走了以后,二少爷对方勇和徐波说道:“佛顶山是我们将来的根据地,也是我们最重要的后方。徐局长,你把跟你来的十几个弟兄都带上,要跟大家说明白,要做长期在那儿的思想准备!”
“放心吧,二少爷!”
“你去的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配合大龙,把村里的年轻人都组织起来,争取把队伍扩充到500人以上;二是抓紧队伍的军事训练,虽然他们都基础,但缺乏正规训练,你要多费费心;三是让大龙找一个隐秘地方建一些仓库,好储备我们的战略物质。”
二少爷又对方勇说道:“方勇,还得让你跑一趟。这次你陪徐局长一起去,我准备了200条枪,1万发子弹,还有一些物资,你们一并带上。我写了一封信,该跟大龙交待的都交待了,他一定会配合你们的。”
“哦,对了,方勇,你到了双龙寨以后,帮徐波把事儿按排完就回来,家里这边还有好多事儿等着你去做呢。”
“放心吧,二哥,这几件事,我和徐局长会办好的!”
送走方勇和徐波以后,二少爷的心情平静了许多。原本二少爷是想陪徐波一起去佛顶山的,这回方勇回来了,无形中给他减轻了不少压力。
老城的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的树梢上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洒落大地,是那么的幽静和灰黯,但银河的繁星却越发灿烂起来……
在抚顺县哈达乡,有一个只有几十户的小村落,叫富尔哈村。它位于铁岭与抚顺的交界处,离铁岭县鸡冠山只一山之隔,由于地处偏僻,平时很少有外人进村。
1931年9月末的一个夜晚,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了月光。这时,只见村口处,有三个人趁着夜色急匆匆向村里走来……
这三个人分别是:赵殿生、杨景良和杨振东。
这个赵殿生,就是后来的抗日英雄赵亚洲。赵殿生,1903年出生于抚顺县哈达乡富尔哈村,幼年读私塾二年,从十二岁到二十岁先后靠给大户放牛、扛活为生。1922年经表亲王福生介绍到大甸子当保甲兵,派驻下韭菜峪村,后又转到三岔口、杨家屯当警察。1924年转到铁岭大凡河当警察,1925年曾在铁岭警察所学习,1926年调到李千户当一等警察。1926年下半年从军在东北陆军第三旅管理车夫。当年八月,经铁岭人张奖介绍到沈阳铁路警务段,在沈梅(梅河口)线上当乘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十天后,二十八岁的赵殿生与同乡杨景良、杨振东,携带三支短枪,一枝长枪从铁路警务段弃职回到了家乡。
富尔哈村,赵殿生家。
赵殿生和杨振东正在家里焦急地等待着。这时突然有人敲门,杨振东跑过去把门打开,杨景良从外面走了进来。
“殿生哥,树林和品三马上就到。”杨景良对赵殿生说道。
“好,咱等他俩一会儿。”赵殿生说道。
杨景良说的这个树林,叫王树林,铁岭四冲人,是赵殿生务农时的好友;这个品三,叫肖品三,抚顺后营盘人,东北军旧部,也是赵殿生的好朋友。
这时,王树林和肖品三一同走进屋。赵殿生焦急地问肖品三:“情况怎么样?”
肖品三缓了口气,说道:“情况是这样,日军攻入北大营以后,独七旅部分跑散的士兵向吉林方向辙去,路上遇见部分讲武堂学员队的兄弟,就一起到了山城镇投奔东边道镇守使于芷山,可于芷山这个王八蛋,只答应给他们解决部分给养和冬服,不允许他们留在东边道,没办法,弟兄们只好各奔东西。”
“这几天,我一直打听他们的消息,正好遇到他们中的几个老乡,他们说愿意跟着咱们干。昨天,老乡告诉我,他们己经收拢了三十来人,现在安置在后营盘。他们表示,只要喊一嗓子,立马就过来。”肖品三很兴奋地说道。
“树林,你那边情况怎么样?”
王树林说道:“我昨天在三岔子蹲了一天,发现警察所有二十五、六个人,所长叫王富贵,据说这个人挺坏,咱要是打警察所,我看必须先把他摁倒,要不怕有麻烦。”
“哦,对了,这个王富贵有一个姘头,住在三岔子铜矿西沟。王富贵一个礼拜准去她那儿一回,我觉得在那下手最好!”王树林补充说道。
“好,这个情况很重要!”赵殿生想了一下,说道:“咱们这样,一会儿品三赶回后营盘,争取明天上午把东北军的弟兄们带过来;树林呢,继续盯住三岔子,同时摸清王富贵的行动规律,最好搞清楚他一般什么时间去铜矿西沟;我和景良、振东在家准备吃住的东西,等人都到齐了,咱们再安排下一步。”
“好,殿生哥,我们听你的!”
三天后,三岔子。
下午4点左右,赵殿生带着一支由30多人组成的队伍,悄悄来到三岔子北山的一个树林里潜伏了下来。5点半左右,王树林从山下跑了上来。
“殿生哥,情况都摸清楚了。王富贵已经去了铜矿西沟,剩下的人都在警察所里喝酒呢。晚上,院里有2个站岗的,3小时一轮岗。”王树林说道。
赵殿生看了一下表,说道:“现在快6点了,一会儿我和王树林带3个人去铜矿西沟;品三带其他人去警察所,你们先把警察所包围起来,但不要动手。等我把王富贵抓来,争取一枪不放就缴了三岔子警察所的枪。明白吗?”
“明白!”
“好,行动!”
赵殿生带着几个人在王树林的引领下,半个多小时就来到了铜矿西沟。王富贵姘头家住在铜矿西沟的矿工住宅区里,是一个独立的小院。院墙不高,院内有正房三间,厢房二间,后院还有一个很大马棚。
赵殿生仔细查看了地形后,说道:“一会儿,留一个人在门口守着,剩下的几个人跟我悄悄翻墙进去。到门口后,树林去叫门,只要门一开,咱就冲进去,不到万不得己千万不能开枪!”
“好,行动!”
这时,王富贵和姘头正在炕上坐着喝酒,突然听见有人敲门,姘头嘟囔了一句:“这谁呀?大半夜的不让人睡觉!”说着,下地穿上鞋向屋门口走去……
姘头刚打开门,赵殿生带着几个人就冲了进去。王富贵毕竟是受过训练的,他一听外屋的响动不对,跳下炕就要拿放在八仙桌上的枪。赵殿生一个箭步窜了过去,一把把王富贵的手摁住,这时,王树林和另一个战士的枪己经顶在了王富贵的头上。
被捆起来的王富贵跪在地上求饶道:“各位好汉,不知小的什么地方得罪,望高抬贵手,饶了我吧!”
赵殿生说道:“我问你,你们警察所有多少人,多少枪?”
“我说,我说!”王富贵吓得浑身颤抖着说道:“有26人,31条枪……”
赵殿生说道:“我看今天你小子还算老实,我就不难为你了。不过你必须跟我到你的警察所走一趟!”
“好,我去,我去!”
8点刚过,赵殿生几个人押着王富贵来到了警察所,这时肖品三早已带人把这里包围了。赵殿生押着王富贵来到离警察所大门不远的地方,对王富贵说道:“上去叫门,然后,让你的弟兄交枪投降!”
“是,是是,我去叫!”
“王富贵你听好,不许耍滑头,否则,我毙了你!”
“是,是是是……”说着,王富贵走到警察所大门口,大声喊道:“开门,快开门!我是王富贵!”
不一会儿,大门打开了,赵殿生一挥手,二十几个战士一齐冲了进去。就这样,不到一顿饭的功夫三岔子警察所就被缴了械。
此后不久,赵殿生率部先后收编了后营盘一带的地方武装郭连田等30余人;三岔子民团长赵横连等20余人及想儿山的李虎臣大刀会;接着又收编了武家沟兴玉生民团、朴起屯董二虎民团、洪兴屯刘洪图民团、大靠山屯刘横山民团、小靠山屯刘海蛟民团等地方武装,拉起了“大绺子”。
就这样,不到二个月的功夫,赵殿生的抗日大旗下,队伍已有三百余人。之后,赵殿生根据黄云阁等人的建议,在三岔子对所部进行了整编,改大绺子为“抗日总队”。赵殿生当乘警时,曾受过红色人物熏陶,认为抱定红色,必定胜利。故规定所部一律戴红袖标,袖标中间写一行大字“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下写一个“亚”字。
此后,“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不仅是抗日总队的口号,而且成了这支抗日队伍的军魂。赵殿生也改名为赵亚洲。由于打出抗日旗帜,又有严明的纪律,当地人民视抗日总队为自己的子弟兵,踊跃参军支前,队伍不断壮大。从此,赵亚洲的名字便在辽东大地叫响,成了引领辽东民众自发抗日的一面旗帜。
该文章所属专题:剑柔似水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第二十五章 二少爷审时度势—01
- 下一篇:第二十六章 赵亚洲返乡抗日—02
相关文章
-
11-26分享我的抚顺老图片集收藏
-
08-03抚顺集邮之最(一)——协会组织雨后春笋
-
08-02龙凤旧事:《矿山十年》之[05]倒班辛苦
-
08-01漫话抚顺邮电之十一:BP机盛衰始末
-
07-31抚顺故事:风雪夜罕王出世(节选)
-
07-31徐洪:战士•题词•邮票
-
07-27王尧:我的九旬岳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