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黑土地播种的乡情(2)
2016-08-23 09:59 抚顺七千年 王尧
2579
血浓于水的乡情,是人生珍贵的记忆和财富。忆及这些乡情浓浓、耕耘在外地的故乡人,总是想起谭咏麟那首经典的《朋友》所诠释的
母亲和美姐走访杭州制药厂时,认识了一位名叫朱杭的杭州制药厂员工。朱杭这位杭州人一听说母亲和美姐是东北人,就立即显出了与常人不同的热情。他像见到老乡一样嘘寒问暖,每天下班都要到厂招待所看望母亲和美姐,包括打热水、到食堂打饭这样的小事都亲自做,生怕厂方照顾得不周到。从交谈中得知,原来朱杭的老父亲是四野的老军人,曾在东北征战过。朱杭17岁又作为知青到黑龙江下乡,当地的东北老乡看他年龄小,身体瘦弱,又是个南方人,不服水土,都不让他干重活儿,在生活上也都很照顾他,又让他第一批调回了杭州,所以朱杭对东北人始终充满感激和乡情。
朱杭与我母亲同姓,视我母亲为长辈,亲切地称呼母亲“朱姨”,称呼美姐为妹妹。母亲和美姐并不是他的客户,但他主动向厂领导请假,义务当导游游览杭州的各处古迹名胜,还自掏腰包请她们品尝杭州的小吃。一见母亲和美姐陷入了窘困,朱杭便二话不说拿出10元钱赠给了母亲,并言明这是他的一点心意。今天的10元钱在八十年代初可很有分量,那时工厂的徒工月工资也不过30多元。这10元钱不亚于“漂母一餐”,母亲和美姐靠它等来了家里汇来的钱款。回来后,母亲感叹不已,还专门写了一封感谢信给杭州制药厂领导,不久就收到了朱杭寄来的龙井茶,而且一寄数年。朱杭也经常从杭州打来问候电话,向母亲诉说他对东北的眷恋,对热情善良、孤古道心肠的东北老乡的感恩。
1998年我带全家去杭州游玩,见到了朱杭。他那时已四十三、四岁,中等身材,有些卷曲的黑发,脸庞端庄白皙,一双大眼睛柔和又明亮,带着南方口音的谈吐朴实又亲切。当时杭州制药厂也破产转制了,多年的厂先进生产者、但已不再年轻的朱杭也已被“买断”了,可见他当时面临的窘困和生活压力。但他仍然热情地陪我们,仍然像往年通信、打长途电话时那样动感情地询问母亲和美姐的近况。后来见我买了吃饭的单,朱杭不高兴地说:“东北人的淳朴厚道我终生难忘,我骨子里是东北人的脾气,你贫时我不小看你,你富了我也绝不高攀你。现在我的情况是不好,可你们这么远来连一顿饭都不让我结,你还拿我当哥哥吗?”尽管我好说歹说,这位热心的兄长、骨子里的“东北人”还是怏怏不快。
感谢敬爱的姚叔和姚婶,让母亲圆了饱览名城秀色、名胜古迹的梦。感谢东北这片黑土地,让我的记忆里珍藏了对情义深重的恩兄朱杭久久的感动。
发小开灏
在杭州还有我自小的同学开灏。我们40多年前是抚挖子弟学校——榆林卫东一校的小学同学,职工宿舍前后楼的邻居。我们小时候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常到彼此的家里玩。开灏的祖上是杭州的老生意人,家庭是书香门第,开灏的母亲蒋姨是抚顺挖掘机厂的技术人员,当年老人家高高的个头,白皙漂亮,操一口带着江南口音的普通话,对我们这些孩子又柔和又亲切。开灏自小质朴忠诚,沉默寡言又聪颖好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理科成绩特别好。我们后来又在二中一同读中学。高中时开灏举家迁回了杭州,自此与同学们多年失掉了联系。开灏现在杭州一家国内著名的高科技特种工具研发制造公司从事技术和市场开发工作,事业很是蓬勃。今年初,开灏借出差的机会回来与我们小学的十几个同学聚了一次,尽管40多年没见面,“乡音已改鬓毛衰”,大家还是都忘不了小时候彼此的模样,一下子就找回了当年的记忆。
抚顺挖掘机厂这座中国挖掘机行业的开国元勋,当年曾吸引了祖国四面八方无数优秀的技术人才,也派生了全国很多大大小小的挖掘机企业,输送了数千计最优秀的职工。开灏的母亲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共和国百废待兴的创业岁月,他们在正值青春年华时来到这里,倾注了心血和汗水为祖国的机械工业奠基,也把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日子、把家庭子女的童年记忆留给了这片难忘的土地。如今虽已返回原籍,但眷恋永存。
2该文章所属专题:王尧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杂忆抚顺市曲艺团兴衰史(三)
- 下一篇:王尧:我的九旬岳父母
相关文章
-
09-01忠心为国,虽死犹荣——怀念张浩同志
-
08-31抚顺煤矿工人怒斥美日反动派
-
08-30国营抚顺重型机器厂六吨塔式起重机试制成功
-
08-29忽视管理不关心工人抚顺煤矿发生撞车事故
-
08-26日本人充斥 备受蒋政府优待
-
08-25民主联军打击下东北蒋区工业支离破碎
-
08-23[旧闻]重陷黑暗深渊民不堪命纷纷逃向解放区
-
08-23鲍家村叶赫那拉氏保存至今的《敕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