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相适:保存较好的雅尔哈关(3)
2016-10-11 10:03 抚顺七千年 孙相适
5711
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之前,指挥军民在建州西部利用天险并利用古代设施修筑三道关墙,防御邻部和官军可能的入侵。三道关墙坐落在今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北部的上夹河镇、木奇镇。
雅尔哈关关墙南北向纵卧,拦截马尔墩岭东侧的道路。关墙分为现存和消失两部分。
从东南公路往北,修高速公路之前,墙体连续,长510米,关墙形状东侧为直立石墙,
西侧为顺山陡坡,一般墙高2米左右。北部山杠处保存完好,石墙最高2.9米,坡长11米许,再往北消失于陡山之岩。
从东南公路往南至山根虽然已不见关墙,但肯定有,其长96米,毁于道路和洪水。再往南没有。2011年修高速公路,关墙再次被切断。雅尔哈关当初总长606米。
站在关墙北端消失处向东眺望,隔着山谷直面一堵直立的刀劈般的阔大悬崖,整个悬崖就像旧时放在万字炕的板柜,因而获名“柜石哈达”,板柜里面藏着神奇的传说。柜石哈达是新宾胜景之一。乾隆诗句“天阊虎豹雄神州”的“天阊”(天门)或许就是指柜石的雄险。

从雅尔哈关墙体形状分析,修关的目的是为堵截西面之敌。西面两条翻越马尔墩岭的古道(马尔墩岭、大东沟岭)会合于关西200米处。这道关当为努尔哈赤指挥所修。
史料没有在雅尔哈关发生战事的记载。仗是在西面扎喀关打的,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以叶赫部为首的九部联军进犯建州,建州军队在扎喀关将九部联军成功阻击,打了大胜仗。由于最临敌的扎喀关把敌人全部挡住,所以后面两道关的战备解除了。

作者简介
孙相适,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人,1941年生,满族,母亲爱新觉罗氏溥字辈闺秀。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后,迁居抚顺,专心研究清前史、抚顺地方史和满族姓氏。曾任《清前史研究》刊物执行主编。2014年出版50万字专著《走进满族姓氏》。其散文、诗赋散见于抚顺报刊。
标签:雅尔哈关
- 上一篇:孙相适:复杂的扎喀关
- 下一篇:80年代记载的抚顺城商业街
相关文章
-
07-11孙相适:雅尔哈关漫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