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斌:姑舅亲情愫
2016-10-15 21:36 抚顺七千年 姜斌
3928
国庆前夕,北京的表哥如约来抚顺了。抚顺是他的故乡,思乡的情结一直很深挚,所以我在微信里向他发出邀请,他说九月份什么事也不安排就来抚顺,我高兴至极。从儿时的小哥俩到已年逾花甲年的老哥俩,还能在一起畅叙亲情,到各处走走,实为惬意之事...

1959年与舅妈和表哥在一起
国庆前夕,北京的表哥如约来抚顺了。抚顺是他的故乡,思乡的情结一直很深挚,所以我在微信里向他发出邀请,他说九月份什么事也不安排就来抚顺,我高兴至极。从儿时的小哥俩到已年逾花甲年的老哥俩,还能在一起畅叙亲情,到各处走走,实为惬意之事。
表哥生在抚顺,可现在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说起我和表哥的感情,还得从欢乐园和姥姥说起。我从小是在欢乐园南边的姥姥家长大的,没去过幼儿园,那是一片低矮的平房区,几十户人家形成了一个大院,邻居们大都是山东安丘闯关东过来的山东人,几乎谁家都会摊煎饼。小时候的我就和表哥像孪生兄弟一样,时刻依偎在姥姥(奶奶)身旁。姥姥对我的恩惠更是感天动地。
表哥虽然只大我一岁,可他从小身体就好,我却时常“闹病”,在解放初期的50年代物资贫瘠,医疗匮乏的条件下得到了姥姥的许多特殊呵护,在“待遇”上绝对外孙和嫡孙一个样。我们从小一起玩玻璃球、打啪叽、“走五道”、下跳棋,冬天在院里“打雪仗”堆雪人,有时还一起去邻居家小人书铺免费看小人书,愉快的享受着我们幸福的童年。尽管那时候的主食粗粮多,细粮少,副食也十分短缺,但姥姥也会千方百计为我们俩调剂,让我们吃饱。记得60年代初自然灾害时期,姥姥为了让我们哥俩能吃饱饭,不知是操了多少心,费了多少劲。在姥姥的心里,我们俩是上学的“学生”,当然要吃饱。每每想起这些,我们对姥姥总是有着深深的敬意和怀念。
姥姥出生在清末宣统年间,是位和蔼可亲、刚毅豁达的老人。在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军阀混战年代,踏着一双小脚,从山东安邱“闯关东”迁徙到了东北,经历了那一代人的辛酸坎坷、艰苦岁月。一家四口好不容易在抚顺落了脚,还没过上一天好日子,苦命的姥爷便患病撒手人寰,撇下了年轻的妻子和未长大的两个孩子(妈妈和舅舅),一般人都能想向出当时凄惨的场景…。但坚强的姥姥没有被这巨大的人生变故所击倒,在当时一起闯关东的老乡们帮助下,支起了一个不大的地摊,经营锅碗瓢盆的小生意,并不再改嫁,刚强地培养两个孩子都念了书。妈妈念了几年小学,舅舅有幸念完了国高,这些都是我大了以后听说的。
上一页1
该文章所属专题:姜斌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王尧:怀念我的工装
- 下一篇:王尧:两个“博尔特”的对决
相关文章
-
11-15抚顺武林人物:杨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