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当代抚顺

当代抚顺

《救国时报》与辽东抗战(2)

2016-10-28 12:27 《党史纵横》2015年8期 莫永甫 1082
1936年10月10日,法国《救国时报》第128期刊登了一篇署名松五的文章——《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英勇战绩之追述》,详细记述了杨靖宇将军指挥的砬子沟战斗,称杨靖宇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典范,善于游击战术的民族英雄...


  《救国时报》原名《救国报》,是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巴黎反帝大同盟机关报的名义主办的机关报,在法国巴黎注册并公开发行,编辑则在莫斯科。 

  《救国报》于1935年12月9日创办,对开4版,每月7、14、21、28日出版。该报出版到第16期时,法国政府令其停刊。当时,受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遣赴巴黎扩大出版《救国报》的吴玉章,在法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把报纸名称加上一个“时”字,变为《救国时报》。法国政府以为是一份新的报纸,于是也就不再追究。 

  《救国时报》创刊时发行5000份,不到一年就增至2万份。不仅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大城市有订户,就连西康、新疆等边远地区也有读者。而在国外,更是发行至43个国家,拥有9600余订户,欧洲、美洲、非洲、澳洲都有它的读者。 

  《救国时报》1938年2月10日停刊,历时两年多,共出版了152期。先后参加编辑部工作的有:李立三、廖焕星、陈潭秋、吴玉章、张报、于辛超、邱静山、赵毅敏、欧阳新等。 

  绝地反击的桓仁歪脖望战斗 

  本溪桓仁铧尖子附近有一座不出名的山,叫歪脖望。1935年春,杨靖宇率军部骑兵队300多人,从吉林来到桓仁。5月中旬,他们到了桓仁的海清伙洛,在此与一师会合。 

  5月16日,杨靖宇率骑兵队从桓仁果松川出发,取道石灰窑岭去洼子沟。行抵油瓶沟南岗时,发现蔡俄堡驻有日伪军,石灰窑岭无法通过,遂临时决定取道大砬子沟歪脖望、红塘石大皮匠沟进入洼子沟。正当部队向歪脖望挺进时,不想被敌人发现。日伪军派兵占领石灰窑岭,围住了歪脖望西北两面;而从冯家堡子赶来的日伪军占领歪脖望以东的鹿圈子沟,对抗联部队形成合围之势。此时,杨靖宇的骑兵队不但没有奔驰突袭的优势,反而目标突出易受攻击。 

  有备而来的敌军,乘汽车到达山下后,用10多挺机枪疯狂向山上扫射,很快突破了一师的防线。 

  危急关头,杨靖宇沉着冷静。他命令将马匹隐藏到树林里去,留一些人看管,其余的全部参加战斗。 

  经过仔细观察,杨靖宇发现从东面进攻的是伪军,于是命令部队集中火力反击日军。逐渐地,日军攻势大大减弱。与此同时,杨靖宇命令与伪军接近的各连开展政治攻势。战士们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等口号,还唱起了抗日歌曲。东面的伪军听到后,渐渐停止了射击。伪军连长高文禄高喊要一师派人和他们接头。前沿阵地的我军排长樊宝喜挺身而出,前去和对方联系。经过谈判,高文禄表示所属部队不向一师开枪。樊宝喜回来向杨靖宇做了汇报,杨靖宇表示满意,随即写了一封信,还拿出300元伪币、3条洋烟和外伤药,叫樊宝喜一并交给高文禄。 

  樊宝喜再次下山,把信和钱物交给了高文禄。高文禄非常满意,当即把日伪的兵力部署情况告诉了樊宝喜。杨靖宇随后率队借道突出险境,并从伪军阵地上取走了伪军留给他们的弹药。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救国时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