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忆原抚挖宣传部长李德玉同志(4)
2016-12-05 13:53 抚顺七千年 王尧
5554
一个巍峨的高度——忆原抚挖宣传部长李德玉同志 我1983年到抚顺挖掘机厂团委任宣传干事,那时抚挖的施家沟新厂正在建设,工厂主体还在榆林老厂址,厂机关各部门都在厂部大楼办公。这座巍峨的大楼是由一座主楼、两座副楼构成的连体组合,是五十年代遍及抚顺工业区的雄伟厚重、精雕细刻的欧式风格建筑。矗立在主楼最高处的广播站是俯瞰全厂...
时任抚挖配件公司党委书记的李德玉同志在社教活动中讲课
正直宽厚,不忘本色。
李部长正直宽厚,识才、爱才、容才、用才。当年他麾下的抚挖党委宣传部是抚顺市连年的企业模范宣传部,干事也是“将星云集”,聚集了许多个性迥异、各有短长的人才。有才华横溢、妙笔生花的“笔杆子”,蜚声全厂及全市的书法家,一丝不苟的厂报总编辑,技术精湛的摄影师,多年担纲抚顺市全运会现场解说的“名嘴”。这些人在李部长领导下不仅大放异彩,而且特别团结。
说起工作来,再艰难的任务,哪怕昼夜加班、协同拼搏,也一定是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说起大战后的解乏喝酒,一个个豪气干云,酣畅淋漓,或吟诗作赋,文思泉涌,或挥毫泼墨,笔走龙蛇。全厂涌现了一大批认真敬业、笔耕不辍的工人通讯员,精彩的报道层出不穷。党委宣传部的干部有的后来担任了厂党委领导、党办主任等要职,有的接任了老部长的岗位,传承了他多年荣获市模范宣传部长的荣誉。但无论这些人走到哪个岗位、成就多大、职务多高,提起老部长都充满了崇敬,都特别怀念抚挖的“最强宣传部”。
我记得李部长有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不仅身材魁梧,而且手大脚大,走起路步伐特别稳也特别大。听欣姐说,李部长是穷苦出身的人力车夫,解放前曾在老“抚顺城” 跟父亲拉脚(可能是现在高尔山脚下和北站、新城一带,旧时有“南关”、“北关”之称)。是靠自学、苦学成长起来的工人知识分子。无论他担任车间党总支书记还是党委宣传部长,还是后任抚挖配件公司党委书记,李部长都对基层充满感情,保持着劳动者的本色。
“文G”中李部长曾被下放到车间“劳动改造”,在首个周期结束后,他又自愿要求延长时间,到入厂之初的设备车间,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还跟工友们学会了打立柜、打床的手艺,后来儿女结婚成家时这份手艺派上了用场。退休后,闲不住的李部长竟在楼前摆起了鞋摊,义务为街坊邻居修鞋,也为路人修鞋。儿女们想不通,劝他不要做了,老部长坦然地说:“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个人既能做好事又能自食其力,为你们减轻负担,何乐而不为?”
贫贱不移,感恩不忘。
关心国家大事,每天看书看报是这位老宣传干部的终身习惯,一直保持到他重病离世前。平时李部长看电视就是中央台的新闻联播或体育节目。李部长的妻子爱看戏曲台,但特别理解丈夫的职业习惯。只要丈夫回家一调台,妻子总是默不作声地转身离开沙发去干别的,到了晚年退休还是这样。李部长的孙子看不过,给奶奶买了一个随身听,下载了很多戏曲名段,还批评爷爷“太霸道”。其实,孩子不了解爷爷对奶奶深沉的爱。
4该文章所属专题:王尧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李德玉
- 上一篇:王庆年:苦涩的童年
- 下一篇:徐洪:怀念我的老父亲
相关文章
-
12-03抚顺等地人民一致要求严厉惩罚美日细菌战犯
-
12-02龙凤旧事:《矿山十年》之[18]矿工号码
-
12-02徐洪:怀念我的老父亲
-
12-01抚南歼匪四百 中长南段大部修复
-
12-01孙进己《海龙女真摩崖石刻考释》
-
12-01抚顺武林人物:范清廉
-
11-30王尧:童年的小画迷
-
11-29吴明罡:关于秽貊文化的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