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肉为先。毛主席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我说家里有肉心里好受。戏说。规律如此,民俗如此。一直到现在,过年之前,各家各户不是都要囤积一定数量的肉么。南方人懂得制作各种香肠和腊肉,东北人不懂,把肉买回来直接冻上——那会儿没有电冰箱也没有塑料袋,我家过年的肉便分割成一块一块,用报纸包着,装进大洗衣盆,放在煤棚子里;而蒸出来大量的馒头和豆包,则码进一口小号的瓷缸里。清清楚楚地记得当年我父亲憧憬我家买猪肉的愿景是:买它“半拉瓣儿”!但我的记忆里,这个愿景一次也没实现过。也许是买不起,也许是不舍得——过完年,不是还得过日子么?平时,肉是定量凭票供应的,副食商店的肉案子,时常会空空荡荡,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买肉的往往比肉还多,排在后边的抻着脖子往前看,最害怕端着大菜刀的营业员喊:后边的别排了……菜碗里要是有几小片肉,大人孩子的眼珠儿总瞄着那碗……过年的菜碗里,肉,有的是!管够儿!解馋!于是,年,便成了最打动人的字眼儿,招人儿想,招人儿盼。
上一页1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入口 [ 举报 ] 投稿邮箱:fm684@qq.com |
Copyright @ 2011-2012 FS7000.com All Right Reserved 「本网站独立运行,与任何机构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