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抚顺

文化抚顺

李世民:伤辽东阵亡

2017-02-15 23:20 《沈水歌吟》 作者不详 1150
一千三百年前,唐太宗李世民率李世勣、薛仁贵诸名将东征,使这里割据二百余年的鲜卑、髙句丽地方民族政权,又都归服中央集权,是统一中国的壮举。唐太宗行军途中写下的《辽城望月》等诗章,为这一壮举留下了形象的记录……

  现存唐太宗征辽东的另一首诗是《伤辽东阵亡》——

  凿门初奉律,
  仗战始临戎。
  振麟方跃浪,
  骋翼正凌风。
  未展六奇术,
  先亏一篑功。
  防身岂乏智,
  殉命有余忠。

  唐太宗亲率大军东征,攻占了辽东一些城市,未到安市城(今海城市南英城子),由于攻伐不利而止步不前,且死亡将士两千余人,也使他东进攻取乌骨城(今凤城市凤凰山)的计划未能实现。作为一代明君,李世民写了这首缅怀、悼念和赞誉征辽阵亡将士的诗。在李世民眼中,这些将士,“振麟方跃浪,骋翼正凌风”,都是一些叱咤风云的勇士。只是因为不幸战亡,未能施展“六奇”之术,实在令人痛惜。他们虽然以身殉国了,但对唐朝的耿耿忠心却是苍天可鉴的。唐太宗对这些将士的真切感怀充溢于字里行间。

  唐代东征的许多战事是发生在沈阳地区的,继太宗李世民率李世勣于贞观十九年(645年)东征之后,在沈阳进行的最著名战役是唐髙宗乾封元年(666年)

  薛仁贵东征大战“金山城”。


李世民:伤辽东阵亡 图1
薛仁贵画像


  在历史上和历代人民心中,薛仁贵一直是一位声名赫赫的为统一中国卓立战功的英雄,一千五百年来,史书和民间口头流传的薛仁贵征东的故事绵延不绝,薛仁贵跃马挥枪驰骋于征东战场的威武英姿始终活灵活现于百姓心里。元杂剧、清传奇直至今日的许多戏曲舞台一直上演着薛仁贵的剧目。据《旧唐书》载,薛仁贵,名礼,唐绛州龙门人(今山西省河津县)。唐总章元年(668年),被授首任“安东都护”,是唐代东征髙句丽并挂帅镇守东北边疆的一代名将。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时,薛仁贵还属少年部曲散从,当他听到东征消息后,毅然来到将军张士贵帐下,请缨入伍,披甲东征。唐军攻下辽东城后,进军安地城(今辽宁省宽甸县高句丽城山城),与高句丽大军相遇,前锋领军郎将刘君昂被髙丽军重重包围,情势危急,薛仁贵奉命策马前往救援,只见他单骑跃马直冲敌围,手斩敌将,悬敌头颅于马鞍,高句丽军见如此骁勇之士,皆震伏。薛仁贵首战告捷在唐军东征中传为美谈。

  不久,薛仁贵领兵参加攻打“安地城”,髙句丽莫离支首领派高延寿、髙惠真率兵二十五万拒战,在安地城依山结营,迎战唐军。唐太宗命诸将四面围攻,薛仁贵“自将骁勇,大呼无人,所向无前,贼(高句丽兵)尽披靡却走,大军乘之,贼乃大溃”。这一仗,薛仁贵骁勇破阵,威震敌胆,唐太宗战后即传令嘉奖,授“游击将军”。大军回京后,唐太宗还兴奋地对臣下说:“朕不喜得辽东,喜得仁贵也。”

  薛仁贵没有辜负唐太宗的器重,在以后的几次征东战斗中,更有不凡表现。其中许多战事发生在沈阳地区,为沈阳历史增添许多光彩。

  首次东征十二年后,唐显庆二年(657年),薛仁贵被任为营州都督程名振副帅,再次征东,与高句丽大战于抚顺浑河上之“贵端城”(今抚顺北),斩获敌两千余级。第二年,已任右领军中郎将的薛仁贵又奉旨大战高句丽大将温沙门于沈阳南,辽阳东北之横山石城,这一仗打得更为激烈,薛仁贵单人独骑,冲入敌群,所向之处,无不应弦而倒。“髙丽军中有一善射者,立于横山石城之下,连续射杀唐军十余人。薛仁贵见状,单骑直冲善射者,其人惊恐中,弓矢俱失,手不能举,被仁贵纵马生擒。演出了一场枪林箭雨中,独取骁将的惊人之举。”

  唐髙宗乾封元年(666年),高句丽地方政权内部矛盾重重,众叛亲离,其名将泉盖苏文亡故,其子泉男生代为“莫离之”后,率众归顺唐朝。唐高宗派将军庞同盖和薛仁贵去接应泉男生。庞同盖先至辽东“新城”(今抚顺市北高尔山山城),当夜为一支高句丽兵偷袭。薛仁贵率骁勇赴援,力斩数百人,接着,庞同盖所部在金山城(今沈阳市东陵区棋盘山之石台子山城)又遭遇髙丽兵失利。薛仁贵又率军直指金山城,横击高句丽兵,败其五万余众于金山。随后,由金山城,转向辽北攻拔“南苏”(今铁岭催胨堡山城)和“扶余城”(今柳河罗通山城),终于接受泉男生归顺。研究东北史的专家、辽宁省博物馆原馆长王绵厚认为:“薛仁贵率军夺得‘金山城’大捷,这是,隋军首战一之后,更惨烈的一次战役。而从薛仁贵攻取

  ‘金山’后,即‘乘胜领二千人攻取扶余城’,并一举拔扶余城,扶余州四十余城乘风震慑,一时送款‘请降’。这一切证明,薛仁贵先战金山后拔扶余的一仗,是全胜之仗。”金山大捷后,薛仁贵在今沈阳、抚顺、铁岭间数战数捷,攻略十余城,一时声名大振,在唐代东征史册上写下辉煌一页,也为辽沈地区留下脍炙人口的胜迹。迄今辽沈地区既流传着唐太宗征辽东时“鞍山下了马,首山扶一把”的民谣,也传诵着“白袍薛礼”征东的故事以及关于他“神箭石”的动人故事。研究这段历史时,王绵厚先生也禁不住心有所感写下一首七律——

  束发请缨在洛庭,
  白袍金鞍百战身。
  白狼漫渡洒碧血,
  辽水飞越浴征尘。
  横山震裂敌将胆,
  石城喝断敌酋魂。
  辽山辽水留戍影,
  弯弓穿石传后昆。

  一千三百年前,唐太宗李世民率李世勣、薛仁贵诸名将东征,使这里割据二百余年的鲜卑、髙句丽地方民族政权,又都归服中央集权,是统一中国的壮举。唐太宗行军途中写下的《辽城望月》等诗章,为这一壮举留下了形象的记录,也为辽沈文化史留下一笔宝贵遗产。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这些已都成为导游展示辽沈文化的生动内容。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