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探究

历史探究

钟长山:努尔哈赤祖居地斡朵里考(2)

2017-03-25 17:52 抚顺七千年 钟长山 3188
本文认为努尔哈赤祖居地斡朵里在今朝鲜庆源的县城(玄城)。洪武二十年(1387)十二月在斡朵里(县城)设三万卫。火儿阿部祖居地在今珲春市附近高丽城(奚关城)。永乐元年,在奚关城设建州卫。斡朵里等三部,源于夹谷、乌古论、百里三姓。夹谷部又称斡朵里部,乌古论部北迁依兰火儿阿...


  《明太祖实录》:“洪武二十八年辛巳:总兵官都指挥使周兴,率师至开元,……真(刘真)等率兵由斡朵里追至甫答迷旧城,适天雨昼晦,不及而还,获女真镇抚管三并男女六百五十余人,马四百余匹,遗人入奏”(8)。

  斡朵怜即斡朵里。《明太祖实录》两次提到斡朵里,显然是地名,从地理方位来看,都是指今依兰地区的斡朵里。

  《龙飞御天歌》:“斡朵里,地名,在海西江之东”。“斡朵里、火儿阿、托温三城。其俗谓之移兰豆漫。犹言三万户也。盖以万户三人分领其也,故名之。自庆源府西北行一月而至”(9)。

  《龙飞御天歌》明确无误的认定依兰存在一个地名叫斡朵里。

  依兰地区的斡朵里已被学者们所公认,没有异议。而今图们江下游还存在一个斡朵里却鲜为人知。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彼时长白山东南鳌莫惠(地名)鳌朵里(城名)内,有三姓夷酋争长……”(10)。鳌朵里即斡朵里,证明长白山的东南有斡朵里这一地名。依兰距长白山较远,依兰的斡朵里不会是长白山东南的斡朵里。

  《明太祖实录》中有一段关于图们江下游斡朵里的记载,有些学者囿于只有依兰才有斡朵里的成见,曲解了这段文字的本意。

  洪武二十一年三月辛丑,“徙置三万卫于开元。先是诏指挥佥事刘显等置铁岭立站,招抚鸭绿江以东夷民,会指挥佥事候史家奴领步骑二千抵斡朵里立卫,以粮饷难继,奏请退师,还至开元,野人刘怜哈等集众屯于汐塔子口,邀击官军,显等督军奋杀百余人,败之,抚安其余众,遂置卫开元”(11)。

  引文中的“会”,《辞源》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巧遇”、一种是“会合”。一些学者持只有依兰才有斡朵里的偏见,将“会”解释为“巧遇”,认为刘显与候史家奴是巧遇。鸭绿江畔退回开原之刘显,何以能与依兰退回开原的候史家奴相遇?引文的本义很清楚,这个“会”,是“会合”。先是刘显到鸭绿江畔置铁岭站,然后会合候史家奴率领步骑二千人抵斡朵里设卫,以粮饷难继,奏请班师,回至开元,途中才有汐塔子口之战。刘显建铁岭站是招抚鸭绿江以东夷民,而刘显与候史家奴共同率步骑二千人抵斡朵里设卫,显然不是招抚鸭绿江以东夷民,按地理位置分析,此斡朵里应位于鸭绿江畔铁岭站有一定距离的图们江的下游。三万卫设在斡朵里的战略意图是招抚图们江下游以北的古建州之地的夷民。不论是“巧遇”还是“会合”,三万卫之斡朵里都不会远在明朝还没有控制的依兰地区。

  《李朝实录》也有一条关于在斡朵里设三万卫的记载,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图们江下游的斡朵里,同依兰之斡朵里不是一回事。

  太宗七年三月已巳:“该兵部于兵科抄出:建州卫指挥莽哥不花奏,洪武十九年间,有本处杨哈剌赴京,蒙除三万卫百户职事。洪武二十一年间,根据指挥候史家奴等于斡朵里开设衙门,后因三万卫复回开原立卫,起发人民之时,有百户杨哈剌等将带家小于土门地面一向寄住。洪武三十三年间,有朝鲜万户锁矣咬纳等前来,起取本官连家小三十户,在本国后门阿汉地面住坐,具奏取回。兵部参看得杨哈剌既系原除三万卫百户,合取回还本卫住坐”(注:三十三年应为二十三年)(12)。

  洪武二十一年间于斡朵里开设衙门,与引文(8)相矛盾。刘真率领明军于洪武二十八年才首次抵达并占领依兰斡朵里,怎能于七年前的洪武二十一年在千里之外的还没解放的依兰,毫无依托地单设斡朵里衙门?显然两个斡朵里不在一处。这里提到了杨哈剌,杨哈刺的居住地与斡朵里有着密切的关系。

  《李朝实录》:太宗七年四月壬子,“崔咬纳状供:原系玄城付籍人氏,洪武五年兀狄哈达乙麻赤到来玄城地面,劫掠杀害。当有管下杨哈剌等被兀狄哈据掠前去,……后于洪武二十三年亲往兀狄哈地面,寻觅杨哈剌等九户到来阿罕同住”,“锁矣咬纳即崔咬纳也”(13)。崔咬纳,也称崔也吾乃。《李朝实录》太宗五年三月丁未:“吾都里万户崔也乃吾”(14)。四年四月甲戊:“崔咬纳即崔也吾乃”(15),崔咬纳除隐瞒了杨哈剌为三万卫百户外,讲的都是事实。

  崔咬纳、杨哈剌等乃是原居住在今图们江下游斡朵里的斡朵里部,是没有随斡朵里部迁到今依兰地面的那批人。崔咬纳的斡朵里部同猛哥帖木儿的斡朵里部虽然同族同源,却不存在隶属关系。洪武五年玄城遭兀狄哈达乙麻赤袭击之后,崔咬纳等斡朵里人分居到今朝鲜北部地区。

  杨哈剌不是依兰人,而是在洪武五年前即在图们江下游玄城居住的斡朵里首领崔咬纳的部下,不属于莽哥不花的火儿阿部。莽哥不花所说的“本处杨哈剌”,是指杨哈剌是三万卫百户,是属于明朝官员。明朝批准“具奏取回”,也是因为“兵部参看得杨哈剌既系原除三万卫百户,合取回本卫住坐”。有人认为,杨哈剌所居玄城,是松花江下游的玄城卫,以此来说明杨哈剌是依兰人。玄城卫设立为永乐十二年,洪武五年玄城遭兀狄哈袭击时,明朝的玄城卫尚未设立,杨哈剌所居之玄城与玄城卫无关。

  图们江下游玄城人杨哈剌等“与斡朵里开设衙门”,斡朵里一定在图们江下游,不会在今依兰。居住在图们江下游的杨哈剌不会同候史家奴到依兰斡朵里去开设衙门。杨哈剌在图们江下游玄城居住,才有莽哥不花所说的三万卫迁到开原起发人民时,杨哈剌顺路到土门(图门)居住。明朝能在斡朵里设卫,证明斡朵里做为地名,已存在很久远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