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探究

历史探究

钟长山:努尔哈赤祖居地斡朵里考(6)

2017-03-25 17:52 抚顺七千年 钟长山 5224
本文认为努尔哈赤祖居地斡朵里在今朝鲜庆源的县城(玄城)。洪武二十年(1387)十二月在斡朵里(县城)设三万卫。火儿阿部祖居地在今珲春市附近高丽城(奚关城)。永乐元年,在奚关城设建州卫。斡朵里等三部,源于夹谷、乌古论、百里三姓。夹谷部又称斡朵里部,乌古论部北迁依兰火儿阿...


  我们来分析一下两条《明实录》关于三万卫的记载:洪武二十年十二月癸亥,“庚午:置辽东三万卫指挥司……”(52),洪武二十一年三月辛丑:“徙置三万卫于开原”(53)。两条引文中均提到了的三万卫,有学者根据三万卫的名称,望文生义,误认为三万卫的“三万”,是指已经迁至高丽或高丽附近的依兰斡朵里、火儿阿、托温三万户。

  三万卫的“三万”是地名,是从元朝初年一直遗留下来的地名“三豆万”的简称,即斡朵里。三万卫实际上就是设在斡朵里的斡朵里卫。“三万”不是指已经迁至高丽或高丽附近的三个万户。如果猛哥帖木儿、阿哈出等在斡朵里三万卫存系期间已迁至三万卫地,而且三万卫又是为三个万户而设,明朝有必要徙置三万卫于开原吗?“徙置三万卫于开原”时,为什么猛哥帖木儿、阿哈出等没有同候史家奴、百户杨哈剌一起撤往开原?三万卫是流官任职的卫,为何三位万户中威震高丽的万户阿哈出、猛哥帖木儿不任职?而偏偏要用千户候史家奴和百户杨哈剌?猛哥帖木儿、阿哈出等部落首领岂能容忍候史家奴到自己的驻地建卫?又怎能容忍部下杨哈剌谋三万卫百户之职?《明实录》为何只记录斡朵里百户杨哈剌到斡朵里设卫,而不记录斡朵里的首领猛哥帖木儿或者崔咬纳?

  种种疑点,可证猛哥帖木儿、阿哈出等在斡朵里三万卫存系期间并没有迁至三万卫地。徙置三万卫于开原的时间是洪武二十一年三月,这是依兰斡朵里部迁至图门江畔的时间上限。

  那么,下限应该是什么时间呢?

  《太祖实录》和朝鲜李朝世宗时官修的《龙飞御天歌》有同样的记载,称:“太祖复命……野人酋长远至移兰豆漫,皆来服事,常佩弓劒入卫,潜邸呢侍左右,东征西伐,靡不从焉。如女真则斡朵里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火儿阿豆漫古论阿哈出,托温豆漫高卜儿阏……”(54)。太祖即李成桂。《太祖实录》记载于太祖四年十二月,距“潜邸”时期较近,可信度很高。

  这段引文告诉我们,猛哥帖木儿斡朵里、火儿阿、托温三部在李成桂“潜邸”之时就已到高丽附近居住,否则,不会千里迢迢从依兰来高丽服事“潜邸”时期的李成桂。李成桂于洪武二十一年六月,废除高丽王,获得了高丽的军事大权,也获得“潜邸”资格。洪武二十五年七月,李成桂自立为王,建立朝鲜王朝。李成桂洪武二十一年(1391年)六月开始“潜邸”,至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登基,就是《李朝世宗实录》十一年庚寅所载:“我太祖自潜邸至于开国”这一时间段。所以,洪武二十五年七月是依兰斡朵里部迁至高丽及附近地区的下限。

  李成桂洪武二十一年(1391年)六月开始“潜邸”,也是一条依兰斡朵里部南迁的时间的上限,同徙置三万卫于开原的时间的洪武二十一年三月只有三个月的误差。因此,将依兰斡朵里部迁至高丽及附近地区的时间范围,定为洪武二十一年(1388)三月至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是合适的。

  洪武二十四年,李成桂在铲除了重臣曹敏修和实行科田制改革之后,在政治上、组织上、经济上、军事上完全控制了高丽。

  在这一年的十二月,斡朵里、兀良哈在《李朝实录》中首次露面,证明了斡朵里部、火儿阿部、托温部等三部返回故里心切,置洪武十五年故元鲸海千户速哥帖木儿等代表明朝的招抚而不顾,已抵达高丽及附近地区。

  《李朝实录》记录了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兀良哈及斡朵里来朝争长”。斡朵里、兀良哈显然是指新从依兰南迁的斡朵里部和托温部,不是指原居住在朝鲜的斡朵里部、火儿阿部、托温部。原住斡朵里、火儿阿部、托温部首领已成为朝鲜的“投化人”,早已就任重要职务,如斡朵里部崔咬纳早已任万户职,没有必要“争长”。这里还没有出现猛哥帖木儿的名字,说明猛哥帖木儿并不为高丽所熟悉,之后猛哥帖木儿逐渐被高丽所认知,才有“常佩弓劒入卫,潜邸呢侍”。这第一次露面的“争长”,使我们知道了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斡朵里部、火儿阿部、托温部刚刚迁至高丽及高丽附近地区。这一时期,正是李成桂总揽朝政的“潜邸”时期,与“野人酋长远至移兰豆漫,皆来服事,常佩弓劒入卫,潜邸呢侍”记载相合。因此将斡朵里部、火儿阿部等三部从依兰回迁至高丽及附近地区的时间锁定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是合适的结论。

  三、图们江与珲春河交汇处的奚关城是建州卫初址

  关于建州卫初址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二种意见:一种认为建州卫初址设在绥芬河流域。孟森持此观点(55);或双城子,徐中舒持此说(56);或东宁古城,和田清、谭其骧持此说(57);郭毅生(58)、李建才(59)从其说。一种认为,建州卫初址设在图们江北。或南京(今延吉市附近城子山城),或在弗出(今和龙县东古城子),孙进己、张璇如、蒋秀松、于志耿、庄严持此说(60);董万仑则确认为今和龙县南坪附近(61)。

  关于建州卫初址没在缓芬河流域的双城子或东宁古城的说法,孙进己、张璇如、蒋秀松、于志耿、庄严诸先生在《女真史》和董万仑先生在《猛哥帖木儿》中辨析的非常清楚。

  1、绥芬河流域为兀狄哈传统居住区,斡朵里部、火儿阿部与兀狄哈为世仇,两部因“被深处兀狄哈突入作贼”,被迫从依兰迁入今朝鲜北部和珲春地区,不可能再迁至敌人的主要居住地绥芬河流域。在永乐初年,明朝的势力还没有达到绥芬河流域,绥芬河流域不具备设立建州卫的条件;

  2、持此观点的学者所据的主要证据,没有完整地引用全文,有意曲解引文的本意。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将“凤州,即开元金于虚出所居”(62),改为“凤州即开元”(63),以此导引出金于虚出居住的奉州就是开元,绥芬河流域之开元即是建州的结论。孟森先生将“建州女真先处开原者”(64),改为“建州女真先处开原”,“以故欲考建州,当先考开元”。(65)。还有人将“恤品河流经建州卫东南一千五百里入于海”(66),改作为“恤品河流经建州卫”(67)。采用断章取义的手法,来附合作者的臆断。

  因此,建州卫初址绥芬河流域说,并没有坚实的证据支持,而是妄改原著所得出的错误论点。

  反观建州卫初址图们江畔说,确有坚实的证据支持,是可信的。只是在建州卫初址定位于图们江何处,意见有所不同。

  本文认为,建州卫初址不在图们江中游的延吉和和龙地区,而是在图们江下游斡朵里附近的奚关城,即今珲春高丽城村。

  证据之一:建州卫距阿木河不远。

  在永乐三年猛哥帖木儿同王教化入京师时说:“我若此时不入朝,则于虚出必专我百姓”(68)。于虚出即是阿哈出。永乐元年阿哈出就任建州卫指挥史,永乐三年猛哥帖木儿仍居于阿木河,阿哈出的建州卫仍在。猛哥帖木儿担心阿哈出“专我百姓“,证明建州卫距离猛哥帖木儿所居阿木河不远。

  证据之二,建州卫距离朝鲜庆源很近。

  《李朝太宗实录》六年(永乐四年)二月已卯:“初,野人至庆源塞下市盐、铁、牛马;及大明立建州卫,以于虚出为指挥,招谕野人,庆源绝不为市。野人愤怒,建州人又激之,乃入庆源界抄掠”(69)。证明建州卫距离庆源很近。

  证据之三,建州卫设在图们江下游地区。

  永乐二年四月,明朝遣钦使王可仁到图们江下游考察建州卫与朝鲜之划界事宜。《李朝实录》太宗四年四月丁酉:“命领春秋馆事河仑、知春秋馆权近开史库,考前朝睿宗实录。睿宗朝,侍中尹瓘击东女真立碑于境上。帝遣王可仁于女真,欲设建州卫,故欲据此对之也”(70)。高丽侍中尹瓘东击女真立碑之地,李朝认为是在朝鲜东部的图们江下游,可证建州卫设于图们江下游。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