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百姓雷锋 > 2006百姓雷锋(第一届)

2006百姓雷锋(第一届)

王双庆

2017-02-28 08:34 824
王双庆 迎着困难走的王双庆 一一访望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王双庆 当选“百姓雷锋”之后,王双庆有个心愿:用虽然不多的5000元奖金再加上积蓄,让仍住在棚户区内的父母也早日住上新楼。王双庆,是望花区棚户区改造指挥部拆迁部部长。“拆迁部部长没给父母‘扩大面积’,真笨。”有人这样说。可是,王双庆说:“不是笨,也不是傻...

王双庆

迎着困难走的王双庆

一一访望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王双庆

当选“百姓雷锋”之后,王双庆有个心愿:用虽然不多的5000元奖金再加上积蓄,让仍住在棚户区内的父母也早日住上新楼。

王双庆,是望花区棚户区改造指挥部拆迁部部长。“拆迁部部长没给父母‘扩大面积’,真笨。”有人这样说。可是,王双庆说:“不是笨,也不是傻。这棚户区改造是咱国家的大事儿,不符规定私自扩大面积就是占国家的便宜。这事儿咱不能办。”

真情汉子

“欢欢喜喜住高楼,人民群众莫忘党。”2006年11月7日,望花区古城子棚改新区一位居民写下了这幅对联贴在新居。他们感念党恩,盛赞棚户区改造这个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也赞美那些在棚户区改造中涌现出的许许多多“棚改精神”的践行者。而王双庆就是被广大居民们交口称赞的一位。

棚户区改造是个系统工程,拆迁工作是先锋。甫一上任,王双庆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北厚棚户区1194户的拆迁工作。他深知,房屋拆迁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设身处地替棚户区居民着想,才能破解拆迁工作难题,做到和谐拆迁。

2006年11月13日,54岁的原盘南社区居民李国芬离开了人世,带着牵挂,带着喜悦,也带着一份遗憾。她生前实现了一个心愿——住进了棚改新居;她留下了一个遗憾   ——要看看王双庆,当面道声感谢,送面锦旗。

李国芬身患风湿性心脏病多年,近两年病情加重,心衰肺衰加肾感染,虽然有许多好心人资助,但治病也欠下上万元的外债。她与16岁的儿子小强相依为命,一生没有住过楼房,重病时惟一的愿望就是能在新房住上一些日子,看到儿子以后能够有房子住。“妹啊,咱一分拆迁费也没有,人家能满足我这个愿望么?”躺在病床上,病重的李国芬拉着亲属张凤云的手,流着眼泪说。

得知李国芬的情况后,王双庆向区棚改指挥部领导汇报了她的特殊情况,区棚改指挥部破例借给她家一处新房。躺在病床上的李国芬知道喜讯后,当天下午就精神了,好几天没有吃东西的她竟然吃了一大把奶豆。11月1日,李国芬如愿以偿住进了新居。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她反复叮嘱儿子:将来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要报答党和政府。她要看看王双庆是个什么样的好人,要给订做一面100多元钱的锦旗,求大家陪她打车亲自给拆迁部送去。

王双庆,用他的公仆之情,换得百姓之心;用真情回答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激情汉子

“拼命三郎”、“累不倒的小黄牛”、“不知道疲倦的机器”,有人这样形容王双庆。

拆迁伊始,工作千头万绪。从2005年4月14日起,王双庆就经常住在拆迁部,建立台账,设计表格,录入微机,常常工作到后半夜,早晨天一亮,他再起来工作一会儿。饿了,就泡袋方便面;渴了,就喝口白开水;困了,就在沙发上和衣而卧睡一小觉。

自从到拆迁部后,在王双庆的工作日程表上几乎没有了双休日和节假日。休息的两个半天让家人喜出望外:一个是去年“五一”期间请了半天假,领着4岁的儿子去了趟海洋世界;另一个半天是“十一”当天下午,他领着爱人和孩子看望了父母,但是他没和父母聊上几句话就累得睡着了,打起了呼噜。

53岁的马志友是拆迁部最年长的工作人员,却打心里钦佩王双庆这个和他儿子年龄差不多的拆迁部长,称王双庆是棚改户的“活户口”。看着双庆实在是太辛苦了,老马心疼双庆,就把自己的一个小电动摩托车借给双庆当“专车”。由于棚户区的小道坑坑洼洼,加上王双庆去的频,没用两个月,摩托车竟然散了架。

和谐拆迁,不仅需要有爱心,还要有细心,要把老百姓所有的事情装到心里。王双庆走到哪里,手中都离不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棚户区改造的大事小情,棚改居民的所盼所求。吃饭的时候,他会偶然想起什么事情,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上一阵子;晚上睡觉,会猛然起身说上一句:“这个事情马上就办!” 参加棚改工作一年多,他记下了三大本笔记。

王双庆无愧于心,无愧于民,无愧于棚改工作,然而对至亲却有着不尽的愧疚。王双庆的父亲双目失明,整天坐在床上寂寞地打发日子,他最高兴的事情是向孩子打听外边的世界。去年农历七月初一是他老人家57岁的生日,儿媳妇领着孙子来了,老伴儿把菜炒好,一家人就等着双庆回家一起吃饭。可电话打了一回又一回,双庆就说“忙”;菜热了一遍又一遍,孩子一个劲喊“饿”。可有位邻居告诉他们:“双庆就在家附近,到棚改户摸情况呢。”

高度的劳累、紧张,饮食、生活不规律,王双庆病了,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可躺在病床上,王双庆还想着棚改工作,想着棚改居民家还没有解决的难题。医生可以控制他的病情,却治不了他的心病。拔下滴流的针头,王双庆又跑回了拆迁部,跑到棚改居民的家里……

无私汉子

有人说,棚户区改造工程是一项土建工程,也是用水泥钢筋筑起的“民心工程”、“阳光工程”。

起初,组织上找王双庆谈话让他去任拆迁部部长时,他没有同意,原因是他要求“避嫌”。王双庆从小在紧邻古城子的南沟长大,父母现在还和弟弟一家住在南沟,妻子胡昕还有一大家子人也都住在南沟。而这次南沟的棚户区百姓,将全部一次迁往古城子。

但是,组织上的信任给予他莫大的鼓舞。“好,我接受组织安排。我一定不会让群众背后戳我脊梁骨!”双庆响当当地说。

王双庆的父母一直和弟弟一家住在南沟,2004年,双庆弟弟结婚时,家里又在紧靠主房的前边搭建了一间偏厦儿,父母在这里居住。一天,他的母亲听说河西棚户区有的偏厦儿可以办“自建公助”,承认面积,回迁可多给一处住房。可当母亲向双庆打听是否有这事儿时,双庆告诉母亲“别寻思了”。

王双庆自己也是个无房户,一家3口和岳父、岳母挤在一处建筑面积36平方米的单间里,房票还是妻子胡昕爷爷的名字。岳父、岳母将厨房挪到了阳台,在厨房放下一张双人床。有人劝王双庆:活动活动心眼儿,想办法给自己在棚户区弄一间房子。还有人劝他:跟领导讲讲困难,请领导帮助解决个房子。听了这话,王双庆总是一笑了之。

2006年9月26日这天,对于古城子棚户区8600多户棚户区居民来说是个最难忘的日子,他们日夜翘首企盼的新楼终于竣工了。早上虽然下起了小雨,但丝毫没有减弱人们的兴奋之情,上万名群众参加了古城子棚改新区的回迁选房仪式。

王双庆的母亲和妻子也挤在人群之中,四处寻找王双庆的身影。“选房是个大事情。违反政策的事情他不办,选房怎么也得给参谋参谋拿个主意啊!”王双庆母亲焦急地对儿媳说。

按顺序快要到自己选房的时候,双庆的母亲再也沉不住气了,对一名工作人员说:“同志,我找王双庆,我可是他老妈啊!”可是,直到选完房,她老人家也没见到自己的儿子。所选的房子,也是不称心的把山房。母亲在选房现场哭了,儿媳也在一旁陪着抹眼泪。许多工作人员看在眼里,心里也不是个滋味。

自从到了拆迁部,王双庆跟爱人胡昕就有个“约法三章”:凡是不熟悉的电话不接;凡是为棚改说情的电话就说我不在;凡是到家送礼的无论是谁也不能收。

一次,一个亲属找到王双庆的母亲,让王双庆给办个事情。老人怎么解释也不行,无奈就给儿子打电话,打了半天,儿子也没有接电话。那个亲属急了,表示晚上要去王双庆的家。晚上,王双庆的母亲见亲属拎了一大兜水果,劝亲属说:“不能办的事情,你给他拎兜金子他也不能给你办的。”没有想到,事儿真是这样——双庆留给母亲和亲属一句话:“不拿东西可以进屋,要是东西不拎走,我就给扔出去。”

北厚棚改区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选房顺序不是很靠后,但为了要一楼或者二楼的房子,多次找到王双庆。王双庆看了他的回迁排号后,告诉老人按他的排号就可以自己选到一个理想的楼层。老人不信,认为是推脱,就给王双庆扔下500元钱走了。结果,当老人如愿以偿地选了一个二楼的房子后,迎接他的是双庆递回来的那500元钱……

棚户区改造是一间大课堂,更是一个宽广舞台。王双庆以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雷锋精神”。


《献给王双庆的赞颂词》

困难是试金石,最能检验一个人的本色。面对天下第一难的动迁工作,王双庆,你迎着困难走,顶着压力上,让敬业的公仆之情逆风飞扬。一百多个日夜奋战,八千多户顺利搬迁,矛盾的漩涡里你挺直了共产党员的腰杆。你,用行动诠释出“棚改精神”的内涵。

王双庆 图1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