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东北 > 东北民族

东北民族

乌拉历史上的又一个传说——鱼市

2017-04-01 13:34 博客 李桂华 854
乌拉历史有许多传说,有些传说备受质疑,有的被研究者确认完全“虚妄”,但流传依旧。比如,乌拉古城内的黄土高台,传说为“白花公主点将台”。关于白花公主的身份,传说有几个版本。研究者认为,所有说法不足为信。信与不信,一字差,虽含义相反,意思是一样的——信等于不信,不信等于信。如果说信,没有人能作为亲历者告诉我们真相;如果不信...
乌拉历史上的又一个传说——鱼市 图1

  乌拉历史有许多传说,有些传说备受质疑,有的被研究者确认完全“虚妄”,但流传依旧。比如,乌拉古城内的黄土高台,传说为“白花公主点将台”。关于白花公主的身份,传说有几个版本。研究者认为,所有说法不足为信。信与不信,一字差,虽含义相反,意思是一样的——信等于不信,不信等于信。如果说信,没有人能作为亲历者告诉我们真相;如果不信,点将台仍在,传说仍在流传。

  如果说距离现实太远的传说不可求证,距离近的传说真实或者虚妄,求证是可能的。比如关于乌拉多鱼,原本不需质疑,仍有许多捕鱼世家在此生生不息。但是鱼有多多,在乌拉仍可访问到亲历者。他们说数十年,或者说仅仅三十多年前,乌拉街的河岔,往水里一站鱼多得撞人腿,鱼汛时鱼们挨挨挤挤行在河里的船都划不动桨……

  面对今天无鱼可觅的松花江,听上去已然是一个传说。

  这张老照片,摄于上世纪三四十代,记录的是乌拉冬季鱼市一个平常的瞬间。作为背景的建筑,明显不同于传统的风格,说明东渐的西风,也曾很有力量地吹到这里,不可抗拒地改变了作为清王朝生活后院的古城面貌。从画面上,无从判断这些建筑是做什么用的,如果是商场或市场,不知里面经营着什么。但是在建筑的前面,显然是一条规模宏大的露天市场——这个市场或许只是在特定日子或特定时间开放。被摄影者定格的这个瞬间,当是专门售卖鱼产的鱼市。

  这是我们无从见到也无法想象昔日乌拉街可能常见的景象。画面看上去像河水一样从画面外由近及远流来的白亮亮的部分,就是展销的鱼产。右侧倚在箱或其他物体上被一根根被整齐倒立摆放的,应该是被挑选出来的,鱼们的个头都很整齐,看上去大小长短相当,每根都在半米左右,并均头下尾上直直地呈倒立状——它们可能就是紧挨的堆积成长摊的各色鱼中行市较好的品种。而更多的品种、大小不一,交杂重叠在一起,无法与无需分辨品种的鱼们,堆积或者说摊放在街路上,白亮亮如波光鳞鳞的河水一样充满流淌感,一是鱼摊的阵容、规模足够宏大,一是裹在鱼上的冰晶在太阳下的反光……

  这应该是距今七十年前后某个冬季的正午,正值呵气成冰时节。冰冻着的鱼被太阳光照得亮晶晶。其实,也只有冬季鱼市才会有这样的景象——鱼们从江河中打出,不需冷冻设备,鲜活的生命一出水就被速冻成冰鱼。

  这个市场,显然不是一个普通的以零售为主的市场,应该是一个特产集散地,这从买主与卖主的特征上可以看出来。像河水一样聚集于此的鱼们,实则也是从出产的不同江段与河流汇聚而来。它们强大而显著地存在,将买家与卖家分隔开来,仿佛河流的两岸,看上去买家与卖家没什么两样。与呈白色的鱼相区分的呈黑与灰色的人群,可分辨的人物形象都大同小异。人人都穿着厚厚的长棉袍,由于天气严寒,头戴带毛的长耳朵棉帽,多数人都将棉帽的耳朵放下来,紧紧地护住脸。清一色的长棉袍,说明市场上购鱼的人们,是同一类人。他们不是普通的城镇居民,其中也不见一个女顾客。这些人应该是那个时代有一定资产的鱼商或专事倒鱼的老客,交易双方,买主也都是卖主。市场上的鱼,由买主再分贩到各地不同的市场……

  这样宏大、壮观的鱼市,今天看来就像一个传说;而鱼市的背后,松花江及其支流可能更壮观的冬捕的景象,是又一个传说……这些传说,信还是不信?(赵勤供片)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