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隐在岁月中的柳制品
2017-04-10 12:22 新浪博客 李桂华
1939
时值晚秋,城市街路旁的景观柳为秋风扫动,柳叶从枝头飘零的情状,也许偶或唤起过我们心中与生命有关的某种感怀。除此,真正与柳有关的往事,不仅消隐在岁月的深处,亦彻底淡出我们的情感与记忆。柳与我们曾有的关系,如秋风扫过的落叶,失落的,除了人类渊源自有的柳崇拜情结,还有人类曾经使用与利用柳满足生活需要的智慧,比如用柳枝制成的各...
时值晚秋,城市街路旁的景观柳为秋风扫动,柳叶从枝头飘零的情状,也许偶或唤起过我们心中与生命有关的某种感怀。除此,真正与柳有关的往事,不仅消隐在岁月的深处,亦彻底淡出我们的情感与记忆。柳与我们曾有的关系,如秋风扫过的落叶,失落的,除了人类渊源自有的柳崇拜情结,还有人类曾经使用与利用柳满足生活需要的智慧,比如用柳枝制成的各种容器与饰物。
这张老照片摄于1935年,记录的是七十多年前一条繁华的商业街的一角。画面上可见一家挨一家店铺的木制栅板摘下来放在一边,门户大开着,可见均在营业中。近景处的一家,店铺前堆集着的众多坛形容器,几乎占据画面一半的位置。这些容器如此醒目地存在,可以肯定,它们不是这家店铺的专卖品,也是主打商品,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容器。它们的形状不仅与泥土制成的陶(或瓷)坛相仿,用途也相当。
但是,这些容器有坛子的功用,实则不是坛子,它们真正的名字叫“酒篓”或“油篓”。从“篓”字可见,制作它们的原材料,不是用泥土而是植物,用竹编结的篓应是其最早的一种。在不同地域因盛产物的不同而有差异,在中国东北乃至北方的许多乡村,篓的特色是以柳枝为主要原材料编结而成。这张老照片记录的,就是柳编的酒篓与油篓中最常见也最常用的一种。这种篓的制作,首先用柳枝编结篓形,篓的内侧糊以纸,纸上遍刷猪血,然后里外均用桐油涂刷,即可盛酒或油了。画面上的这些篓似乎更精致些,柳编外侧的上半部亦用纸糊过,被桐油涂刷后透出柳编交织的纹理,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出光洁的质感……
这样的制品与工艺,已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种。在此且不论这样充满智慧的柳编制品有多少种类与用途。仅从老照片定格的这个瞬间,除了这些特写般醒目的酒篓,还可见另一组特别的柳编制品,内涵的未知,亦值得我们关注。
上一页1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照片故事
- 上一篇:曾经最受欢迎的人——货郎
- 下一篇:满语消失的最后一瞬
相关文章
-
12-04同学聚会:穿越时空隧道的温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