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盛着女人美德的容器——腰筐
2017-03-30 15:25 博客 李桂华
1331
以各类树木的枝条或树皮编制的盛物器——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直到今天,在东北农村和乡镇仍被广泛使用。编筐的材料,从“筐”构字本身,最早应为竹子,可以想象起源不会在东北。东北大地山川,无竹但多木。在东北历史中,最普遍的生活用器也多为木,其中以编筐最具特色。编筐的材料俯拾皆是。生活在东北大地上的人们,用东北最常见的...
以各类树木的枝条或树皮编制的盛物器——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直到今天,在东北农村和乡镇仍被广泛使用。
编筐的材料,从“筐”构字本身,最早应为竹子,可以想象起源不会在东北。东北大地山川,无竹但多木。在东北历史中,最普遍的生活用器也多为木,其中以编筐最具特色。
编筐的材料俯拾皆是。生活在东北大地上的人们,用东北最常见的多种多样的树木的皮或枝条,依不同的用途,编结出有着不同形状、不同大小,极具实用价值的编筐,也是不失智慧的创造。其中蕴含的美,也越来越被认识。如今东北筐编已被列入民间艺术之一种,可谓真正是源于生活又等于生活的艺术。
这是摄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张老照片,记录了那个时代城市与乡镇常见的售卖编筐的一个摊点的日常瞬间。
售卖编筐的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他坐在筐堆的后面,表情闲适而安然,目光专注不失好奇地看着前方,感觉不是在卖货,而是在“卖单儿”。在他旁边的小男孩,也许是他的小弟弟或者临近店铺的孩子,目光切切地看着他,似在央求什么,而他对孩子的求告充耳不闻。在他的前面,那个着长衫的男人,也许是他的父亲或者他的东家,不管是什么关系,对他没有些许压迫感。男人也神情闲适,他手中的烟袋似刚装好,并不着急点燃。小伙子面前,堆积成小山样的编筐,不知是否是他亲手编的。值得注意的是,如此多的编筐只有腰筐和圆筐两种,其中多数是腰筐。可以想象,腰筐是此时被广泛需要的容器。
画面上没有女人,但腰筐透露了女人的信息。
在东北漫长的岁月里,女人或在山野采集、或在田间地头劳动、或到集市采买,腰筐不离左右、不停劳作的形象,是过去东北的一种风情。而勤劳作为美德,在东北男人的眼里,女人挎着腰筐的身姿也是最美的。
腰筐有许多俗称,其中之一是“擓(kuai)筐”。有意味的是,过去在东北,男人称谓自己妻子为“老擓”。
擓筐与老擓,不知是女人因擓筐为名还是擓筐以女人为名。但可以想见,曾经,女人挎着的腰(擓)筐,是勤劳的象征,因而在男人眼中,这种与女人不可分的器物,是盛着女人生活的容器,也是盛着女人美德的容器。
其实,挎着腰筐的女人,也是我们心中美好的记忆。因为那已经远去的擓着腰筐的女人亲切的背影,也像我们的祖母、我们的母亲……。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消隐在岁月中的柳制品
- 下一篇:满语消失的最后一瞬
相关文章
-
03-30抚顺“煤都”已谢幕, 供给侧人生却未散场
-
03-30抚顺武林人物:邢业财
-
03-28龙凤旧事:《矿山十年》之[32]稳定队伍
-
03-27从未远离,献给青涩的我和你
-
03-27徐洪:百年搭连坑
-
03-25钟长山:努尔哈赤祖居地斡朵里考
-
03-25郭秀江:知青岁月拾遗——柴火
-
03-25民生记忆之六:家电刷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