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魁章:难忘抚顺炭素厂建厂历程
2017-06-01 16:06 抚顺七千年 任魁章
1476
1958年初,我在抚顺市造纸合作社任社主任。全社有280多名社员是以生产卫生纸和纸盒为主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已经组织起来的个体劳动者,在党的政策的鼓舞下,激发起摆脱贫困为国争光的劳动热情,决心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干出一番事业。 为适应“大办钢铁”的需要,充分利用抚顺丰富的煤炭...
任魁章
1958年初,我在抚顺市造纸合作社任社主任。全社有280多名社员是以生产卫生纸和纸盒为主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已经组织起来的个体劳动者,在党的政策的鼓舞下,激发起摆脱贫困为国争光的劳动热情,决心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干出一番事业。
为适应“大办钢铁”的需要,充分利用抚顺丰富的煤炭资源,经全社讨论,一致同意筹建一个炼焦厂。我带领曾搞过土法炼焦的程元甫和女社员刘志英,用三把铁锹在老虎台矿洗煤场北面的一片荒地上修了一座土圆窑,用老虎台矿洗煤场的煤泥进行土法炼焦试验。
1958年“大办钢铁”(资料图片)
当时条件艰苦,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白天烈日炎炎晒的头昏脑胀、夜里铺天盖地的蚊虫咬的满身是包。没有运输工具,用土篮子挑煤,用水桶担水。摸爬滚打,连续奋战了几十个昼夜,终于炼出了合格焦炭。
1958年7月,经上级批准,在原挖掘机厂南面,老虎台洗煤场北面批了4.8万平方米的用地,正式建立了新抚区手工业联社炼焦厂。
当时,没有厂房、没有设备、没有资金,连水、电都没有,有的只是头顶兰天、脚踏荒丘和200多名职工的雄心壮志。在筑炉的日子里,职工昼夜奋战,有的职工每天要挑300多担水,双肩压成血泡,就用双手拎,手掌磨破了,挑水拎水都不行时,就用双脚去活泥。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地上睡着了。到了冬天,冰天雪地寒气逼人,但工地上的劳动者却是汗流夹背,满头热气腾腾。
从开工到投产,两年时间里没有发过1块肥皂、1个口罩、更谈不上什么工作服了,每天都工作16小时以上,节假日从来没有休息过,但没有1个职工掉队。
记得1950年冬季,当时厂子有了些积累,就为在露天作业的职工每人发1件棉袄,职工激动得流了泪。就是靠这种精神,硬是白手起家,建造了几百座土炼焦窑,形成年产万吨焦能力的炼焦厂。这便是抚顺炭素厂的前身。
由于土法炼焦成本高、质量差、产量低,而且环境污染严重,需要上大型炼焦炉、但厂址位于采煤沉陷区,不宜搞大规模建筑,市决定另建炼焦厂。工厂面临转产或倒闭的困境。转产吧,没有资金没有房屋、连水、电都没有,倒闭吧,几百名职工何处去?当时职工们提出了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千方百计开辟生产门路,认可不开支,也要顶下去。职工的决心给了我们巨大的力量。
为寻找新的生产门路、工厂通过联社把钟表社生产电池炭棒的车间接过来,先是生产干电池炭棒,后来开始研制天然石墨电极。没有粉碎设备,就从农村搞来1台石碾子磨粉,没有筛子就用手罗筛、没有混捏机,就用大锅炒,1台号称100吨的丝杠压力机,因没有动力就用几十人推。在试验的紧张时刻,就没日没夜的连轴转上十天半月。
当时厂子没有食堂,由家属来送饭,有吃奶孩子的女职工,都是家人送孩子到厂喂奶,领导劝回也不回,有时下命令叫她们回去,她们从前门走又从后面转回来。这些人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经过多次试验,终于生产出天然石墨电极。这便是抚顺炭素厂的第一代产品。
1961年3月,刚刚起步的电极厂在经济调整中被关停,剩下36名职工处理善后。1962年3月,工厂又恢复生产,主要产品是炭格子砖,因无资金,1962年10月,工厂第二次关停,80名职工被调到市化工二厂和造纸厂,198名工人被精简下放,留下18名职工坚持生产自救,生产煤粉。1963年2月,工厂第二次上马,从抚顺市化工二厂和市造纸厂调回55名工人,开始研制人造石墨电极。但年末工厂再次下马,试制工作告停。直到1964年3月,在省市有关部门支持下,又重新恢复生产,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工厂经历了“三下三上”的颠簸,但职工对工厂始终是一片赤子之心,感人的事屡见不鲜。如车工宋庆来,在工厂下马时已经调到市造纸厂了,当他得知试制急需模具时,就主动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回厂日夜兼程,废寝忘食的干。在工厂下马的时候,职工们挥泪告别,依依不舍而去,上马的时候又群情激动,高高兴兴而归,他们百折不挠,与炭素厂共命运、同呼吸。他们为什么呢?职工们回答说:“工厂来之不易,不拿出像样的产品就有愧于国家、有愧于这个群体”。
做为炭素厂,像样的产品当然是石墨化电极了。当时,要想生产出石墨化电极是不容易的,就拿炉用变压器来说,正规的炉变即订不到也买不起,“等、靠、要”行不通,只能“敢、闯、造”,电工张凤惠在这方面可谓做到千方百计和呕心沥血了,当时厂子穷,一无设备、二无厂房、三无图纸资料,他硬是“划拉”旧变压器和废旧材料,带几个电工,拼死拼活地把变压器造了出来。
记得在组装当中,一个螺丝掉入变压器油箱中,电工何荣令脱光衣服、冒零下30度严寒,跳进没顶的变压器油中,把螺丝摸了出来,感人泪下。
几经磨难,终于奇迹般把人造石墨电极生产出来了。
1966年6月,经辽宁省计委、辽宁省经委、省财政厅批准,计划投资100万元,作为抚顺石油焦综合利用项目,扩建年产15000吨炭素制品的抚顺市炭素制品厂,从此抚炭的生产建设进入了新的里程。
从1958—1966年,是一段艰苦创业的历程。回首往事,从炼焦到生产石墨电极,每一步都印有创业者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的足迹,都浸透着创业者的汗水,使人终生难忘。应修志办同志之邀,仅作此回忆,借此机会,向为炭素厂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愿抚炭人踏着创业者的足迹,谱写出更为美好的新篇章。
80年代末抚顺碳素厂厂房一角
抚顺碳素厂厂房
80年代,抚顺碳素厂纪念“三八”节座谈会
抚顺碳素厂《抚碳报》创刊
抚顺碳素厂厂房
80年代,抚顺碳素厂生产车间。
--------------------
任魁章,男,1929年11月3日生,河北省昌黎县人。1956年1月1日参加工作,1980年6月2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至1955年先后在私营企业抚顺大华印刷厂和抚顺三联印刷出品社担任职员、车间主任、厂长等职务。1956年“合作化”,成立抚顺市新抚区手工业联社,先后任印刷社车间主任、造纸社±任。1958年7月,任魁章带领造纸社社员,创办炼焦厂任副厂。1966年经辽宁省计委等部门批准,扩建抚顺市炭素制品厂,由任魁章牵头设计年产15000吨炭素制品的扩建方案。
“文化大革命”中,任魁章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罢官。1978年11月22日,抚顺市冶金工业局任命任魁章为抚顺市碳素厂副厂长。1979年12月7日任主任工程师。1981年l2月20日晋升为工程师。1984年3月23日,经辽宁省冶金工业厅党组批准,任中共抚顾炭索厂党委书记。1985年当选为抚顺市冶金局党委委员。同年6月26日,经中共抚顺碳素厂第二届党员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为中共抚顺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正式代表。同年7月当选为辽宁金属学会铁合金碳素分会副理事长。1988年1月1日退休。1989年1月13日晋升为碳素高级工程师。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抚顺碳素厂原厂长郎常春回忆艰苦创业
- 下一篇:徐洪:百年搭连坑
相关文章
-
04-09抚顺风物与我之八(故事篇)语言点滴
-
04-08高玉宝:也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
04-07抚顺人宋玉库是怎样逃出矫正辅导院的?
-
04-07王尧:电车的味道
-
04-07民生记忆之七:百货大楼今昔
-
04-06抚顺武林事件:保护电厂的地下党员卢元祥
-
04-05透视满族说部中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