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传记专栏

传记专栏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四:王云口述

2017-05-05 11:38 抚顺七千年 王维俊 2924
我叫王云,1930年4月15日生人,今年86岁了。1953年9月5号,从抚顺煤校毕业分配到龙凤矿保安区当技术员,现在退休了,是教授级高工,抚顺矿务局副...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四

  《龙凤矿培养了我》——王云口述

  王云,男,86岁,原龙凤矿保安区技术员,后为抚顺矿务局副总工程师,全国通风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退休。


  我叫王云,1930年4月15日生人,今年86岁了。1953年9月5号,从抚顺煤校毕业分配到龙凤矿保安区当技术员,现在退休了,是教授级高工,抚顺矿务局副总工程师。我前前后后在龙凤矿工作了13年的时间,主要是从事瓦斯治理工作。

  龙凤矿是抚顺煤田的最东端,抚顺煤田东西走向长20公里,龙凤矿是抚顺煤田最终端。龙凤井田东西走向长5公里,南北宽两公里,井田面积4平方公里这么大范围。龙凤矿解放初期恢复阶段,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瓦斯问题,是制约龙凤矿生产发展的主要矛盾。每天瓦斯涌出量很大,生产不能正常进行。1952年龙凤矿的总工程师叫费广泰,他提出个方法,叫巷道抽放,这是咱们专门发明的一种方法。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四:王云口述 图1

全国通风专家王云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四:王云口述 图2
本文作者与老父亲王云


  这个抽放瓦斯方法,1952年7月1号正式试验成功。全国各地包括抚顺三个矿,都是用这个方法,一直到现在,这个应当说是抚顺第一个创造的,抽放瓦斯这个技术也是抚顺第一个在我们国家首先创造的,这就是抽放瓦斯开始,一直延续至今。50年代中期,一天能抽出三四千立方米吧,一年抽出将近20多万立。最高期是60年代中期,一年抽出5000万立方。供给龙凤矿地区七千多户住宅使用。一个是社会效益,一个是经济效益,一个是环保效益,起到三种效益。我就是在这复杂的瓦斯治理和抽放工作中,学习了技术,增长了才干,积累了经验。为后来指挥全局性的通风和瓦斯治理,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1960年我调到局里,在局生产技术处,通风科,任工程师,那时候就是工程师了,1962年我就提为矿务局生产技术通风科长,在通风和瓦斯工作这一行干了42年。在这42年和通风瓦斯打交道的过程中,遇到过几次大的事故,三次瓦斯爆炸,都差不点儿把我崩死。

  第一次是1961年,胜利矿西仲,我调到局里刚刚一年,发生一次瓦斯爆炸事故,把我崩里了,没崩死,爬出来了。

  第二次是1964年老虎台矿64号瓦斯爆炸,我去抢救事故,走到半道上,没等到再去里边,到灾区附近爆炸了,把我崩倒了,爬出来了。

  第三次是1977年4月14号,老虎台矿发生了一次大的火灾,火灾事故发生以后,我们去抢救,走到半道,瓦斯响了,把我头上戴的矿灯,安全帽、灯盒子,穿的皮靴都崩掉了,给我甩出十多米远,摔在皮带上,没有死,爬出来以后,在那指挥抢险救灾,连续在井下干了48小时才把火灾控制住,结果83个人死亡,32人受伤,一共115人伤亡。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抚顺矿务局第二次伤亡人数最多的,第二次大的事故。第一次是1961年,胜利矿“3.16”事故,但那次是一个外因引起的火灾事故,死亡113人。

  我现在虽然很好,还上了抚顺的名人录,是全国知名的通风专家,享受政府津贴。但也是坎坎坷坷,由于出身不好,父亲又是黄埔军人,来个运动,每次都跑不了,拔白旗,走白专道路,反右,文化大革命,咱们都摊上了。

  但我不改初心,我想从事通风工作是我自己的选择,做好通风和瓦斯治理,是保护矿工生命财产的光荣事业。不管受到什么委屈,不管有多少坎坷,不管怎么地,不管谁信任不信任,我是给党办事,给党工作,我有这个责任,负责到底,我不怕任何人再给我戴帽子、打棍子、装袋子(在“文G”年代,我曾经被打成破坏矿井的现行反革命,走“五七道路”被改造六年,现行反革命犯的档案被保留近十年,儿子入党都受到影响,直到1978年才给平反)。像老虎台事故处理过程中,确实没想过自己才是个小科长。但在没人指挥的情况下,我就用自己的经验和胆识成功地指挥了抢救,获得了好评。被上上下下所认可,并送个外号“火神爷”。

  我参加处理全国煤矿的瓦斯事故的次数比较多,从60年代开始就在全国治理瓦斯这方面参加过几次会战,比如说咱们全国瓦斯最大的阳泉矿务局,我1962年、1963年连续两年参加阳泉瓦斯治理会战,我是成员。70年代四川重庆中梁山煤矿瓦斯治理,我也是专家组成员。

  80年代,河南平顶山矿区瓦斯综合治理,我是专家组组长。再后来是淮南矿务局瓦斯治理,我也是专家组长。我是煤炭部瓦斯防治专家组的副组长,这个专家组活动应该说是全国从北到南,好多矿区我们都去瓦斯治理,鹤岗的矿务局,鸡西矿务局,七台河矿务局,直到四川永明矿务局,我们都参加过瓦斯防治。有一些地面火灾,如沈阳军区后勤部油库火灾,就是点名让抚顺矿务局救护队去抢救,我就是总指挥。后勤部长在庆功宴上连敬我三杯酒。他说“要不是你们大智大勇,技术超群,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就扑灭了已经烧了20多个小时的大火,后果不堪设想,这个油库一爆炸,整个丹东地区将是一片火海,你真不愧火神爷的称号”!

  1976年我还带领抚矿救护队参加了“唐山大地震”的抢救和矿井的恢复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嘉奖,被誉为“特别能战斗的铁军”,为抚顺矿务局争得了荣誉。就是在我70多岁的时候,我还被国务院点名去新疆治理自燃火灾。

  这些成绩的取得,我感到了自己的价值和矿工对我的信任、爱戴。但我更要感谢龙凤矿,是在这里我学到了知识和技能,积累了丰富的通风和瓦斯治理经验,我的名望和地位,都是龙凤矿、矿务局所给与我的,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座哺育我成长的老矿山。现在它已经破产了,看到破破烂烂的母矿,我的心在流泪呀。在我的心中,她永远是神圣的,是一座永久不倒的丰碑!(2016年11月7日  整理人:王维俊)


-------------------------------

相关资料: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四:王云口述 图3
正式退休前,全国通风专家王云作技术报告。

  王云,男,中共党员,1953年9月毕业于抚顺煤矿学院,高级工程师,曾任抚顺矿务局副总工程师,分管全局煤矿安全技术工作。多年来,他为抚顺煤矿建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62年和1964年,他分别修改了老虎台矿和龙风矿矿井通风的设计,增大了井下通风量,改善了井下职工的工作条件,降低了电耗。他还为老虎台矿—580米水平延深设计确定了合理的通风方案,选定了适应深井通风需要的扇风机技术参数,使总进风量由2.7万立方米/分增加到3.8万立方米/分,扇风机效率由40—50%提高到70%以上。1965年和1972年,他两次推广煤体注水防尘措施,降低了工作面的含尘量,减少了煤尘对职工身体的危害。


  1962年至1982年,他对3个抽放瓦斯矿井的瓦斯抽放系统能力多次提出调整方案,改造并完善了抽放技术和工艺,改革了采抽不协调的状况。还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向矿井自然发火事故做斗争的“合、全、查、充、闭、消、包、挖、管”等10个字的综合防火措施,完善了防火手段,减少瓦斯伤害事故。1984年,他又提出并实施了。合理布孔,实现一孔多用”的新技术,按一个采区计算,可少掘巷道120米,少打钻孔4000米,节约经费4万元。


  他在日常工作中十分注意总结工作经验。1984年,他组织技术人员撰写出《抚顺煤田瓦斯、地质特征分析》等五篇文章,约6万余字。他自1978年起一直被评为抚顺矿务局先进工作者,1983年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全国煤炭系统优秀科技干部,1984年又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1985年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资料来源:《抚顺科技志》)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维俊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口述历史  龙凤旧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