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网友记忆

网友记忆

王尧:岁月里难忘的赠言

2017-05-08 10:06 抚顺七千年 王尧 1121
 “自古多情伤别离”。尽管有王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样豪迈的诗句来安慰别情,但离别总是令有情人伤感的。所以有了“惜别”这个词,也有了临别赠言这种寄托友谊与祝福的方式,更令人难忘那些温暖热情的赠言。写在纸条上的...
王尧:岁月里难忘的赠言 图1
上世纪50-80年代,同事好友临别时互送笔记本留念(网络图片 与本文无涉)

  “自古多情伤别离”。尽管有王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样豪迈的诗句来安慰别情,但离别总是令有情人伤感的。所以有了“惜别”这个词,也有了临别赠言这种寄托友谊与祝福的方式,更令人难忘那些温暖热情的赠言。

  写在纸条上的赠言

  1980年,我考上了抚顺第十二中学。当时全市的高中里,只有十二中率先开设了文科班。当时十二中文科班里有近50位同学,我们的班主任是赫赫有名的王新老师。


王尧:岁月里难忘的赠言 图2
笔者的十二中班主任王新老师

(王新,原名王振尧,出生于吉林省伊通县在长春市读完中学,
后迁居哈尔滨市,毕业于辽宁大学外语系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


  王新老师是儒雅多才又富有活力的教师。他适中的个头,俊秀的容貌,一头微微卷曲的黑发,嗓子像银子一样纯净、亮堂,有文人特有的浪漫气质。王老师除了担任班主任,还主教我们语文,讲课风趣幽默,偶尔还说句俄语开句玩笑。后来知道,王老师是毕业于辽宁大学外语系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的高材生,省翻译学会会员,有《托尔斯泰童话集》、《西伯利亚森林世界》等译作。他也是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长篇小说《无才补苍天》。王老师口才特别好,还经常创作散文、诗歌在刊物上发表。八十年代后期还曾在抚顺人民广播电台发表青年励志演讲,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睿智深刻,名声鹊起,被誉为“抚顺的李燕杰(八十年代中国著名的励志演讲家)”。

  我报到后没有几天,就被委任为班长兼体委。也许是王老师看了我的学生档案,知道我在二中的初中班担任过班长、体育委员的“干部经历”,也许是我和王老师的名字有些巧合、觉得亲切的缘故(王老师原名叫王振尧,比我多了个字)。我就认认真真当起了这个体委兼班长。每天早早赶到学校,给班级擦黑板、打水、打扫教室卫生,给每位同学的课桌擦得干干净净,把同学的饭盒送到锅炉房,午餐时再跟同学一起拎回来。同学们都很爱这个班级、共同“经营”这个集体,都抢着打扫卫生、值日。

  文科班同学性格都很开朗,是各项活动都想抢在全校前列、“嗷嗷叫”的班。看到学校各班级在操场的沙坑跳远、跳高,龙争虎斗的情景,同学们都想上去比个高低,但自忖没有特别出色的体育特长,只在那儿搓手着急,看着我这个兼体委的班长有没有两下子。自小就在田径、特别是“跳部”成绩突出的我,就“横空出世”露了一手,在“两跳”里力压高年级的同学,一时很为全班同学骄傲。我的作文也常被王老师偏爱为范文,就这样,我享受着老师的偏爱和同学的推崇。

  但只过了一个月,抚顺二中的高中部也开设了文科班。我父亲当时是二中的语文教师,就把我的学籍又调回了二中。我知道回二中读书离家很近,而且教学质量更高,但我更知道自己偏文科、体育成绩出色,早就认定了非体育院校不能金榜题名。在这个老师倚重、同学爱戴的环境里,将更有利于学习和身心。但父命难违,我只有向仅仅呆了一个月的学校和老师、同学告别了。得知这个消息,王老师非常难过,再三挽留,但既成事实,也只有放手了。在班会上,王老师宣布了我转回二中读书的消息,同学们都感到很意外。那一天上午还有课,非常留恋这里的我决定跟同学们一同听完最后的两节课再走。

  本来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同学们互相才刚刚认识,连名字都还记不住。但令我非常感动和难忘的是,在知道这个消息后的这个上午,班里的十几位同学都在下课间隙,陆陆续续地来到我的课桌前,悄悄递过一张写着临别赠言的小纸条,然后带着羞涩和遗憾与我握手作别。我拆开了一张张纸条,这些同学都用自己最好、最漂亮的字写下了离别祝福之情。我没有记住这些同学的姓名,但对这些诚挚的赞美之词是诚惶诚恐、不敢承当的,但依然难忘。

  其中有的纸条就写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古诗,有的写着“亲爱的班长,不会忘记你为班级劳碌的身影,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祝你在新集体学习快乐”,还有的写着“相处虽短,友谊情长,一月同学,一生挚友”,“花儿会凋谢,雁子会飞走,但花儿还会再开,雁子还会归来”,“一个月的时间,埋下了友谊的种子,当花儿开的时候,别忘了播种的地方,祝远走高飞的你一切顺利……”。

  这些温暖深情的赠言令我时时怀念和思考。一般说来,文科班的同学虽然理科成绩普遍不高,但都很有文采,感知很敏锐,看事很开阔,情感也很丰富,重情重义。据我所知,后来来这个班的同学有的成为了教师,有的是政府部门负责人,有的成为八十年代有知名度的作家,还有的成为大国企进出口公司的业务负责人、外地驻抚顺银行的支行行长。那时我们还是刚上高中的孩子,还没有钱买纪念品,这一张张纸条是我的同学们一颗颗温暖热情的心,是他们唯一能拿得出来的纪念物。我一直珍藏很久,但几次搬家最终散佚不见了,很是惋惜。

  临别时,王老师送我到校门前,红了眼圈对我说:“我们师生的缘分不会就此终结的,一定会再见”。王老师的话是“金口玉言”,后来我到市外经贸部门工作,王新老师也成了抚顺人“走出去”的先驱。他在90年代初到俄罗斯从事过多年劳务、经贸和旅游,我们师生又在这条战线上相聚了。王老师的语言特长、敏锐的洞察力也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以他深厚的俄罗斯情结,将亲身经历写成了《远方的白桦树》、《贝加尔湖的渔火》等散文集,笔触亲切感人。后任民进抚顺市委委员、市政协委员的他还建言献策,呼吁积极开展对俄贸易、劳务合作。在给我的赠书扉页上,王老师还亲笔写下了一段话,鼓励我要在外经贸岗位上努力工作。


王尧:岁月里难忘的赠言 图3


  写在日记本上的赠言

  在七、八十年代,每逢同事调出到外单位,或迁居到外地,所在单位一般都要送纪念品,既是惜别之意,又蕴含着对离开的人工作、劳动与付出的褒奖。相处密切的友人也会买纪念品相送,以表不舍之情。但那时物质远没有今天这样丰富,最通行的纪念品是赠送一个红皮塑料小日记本,在上面写上赠言。“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小小的日记本由于深情的赠言变得尤显珍贵,为很多人很久地收藏、感动着。


王尧:岁月里难忘的赠言 图4
抚挖老厂俱乐部旧貌


  我曾得到过两个红色的日记本。一个是巴掌大的、小方块的红色塑料日记本,那是我们在农村下放时的朝鲜族“五七战士”邻居,我的好朋友鲁信赠给我的。我和鲁信是“不打不成交”的好朋友,初见时曾在雪地里打了一场“狮虎斗”,鲁信这个“小狮子”打得我浑身是泥,逼得我最后用“老虎咬”叼住了他的额头才勉强“降服”。

  后来村子一些调皮孩子合伙欺负我们,我们俩就并肩“作战”,由此情谊深厚。我家先回城,在临行的头一天晚上,鲁信随父母来我家告别。自小就粗豪猛勇的鲁信从裤兜里掏出这个小日记本塞给了我,还重重地抱了我一下。那本子上一个字也没有,但却是鲁信暖暖的兄弟情义。我回城后还一直担心鲁信一个人留在村里要受欺负,后来听说他把那些淘气孩子打怕了,不久也随家回沈阳了。

  另一个是有16开纸那么大的厚厚的红皮日记本,在当时应该很贵重。那是我1976年随家迁回城市,我村里小学的恩师那慧敏老师赠送给我的。那老师是我最难忘,也最怀念的语文和音乐老师。在回城的当天,那老师来送我们,把这个日记本送给我。它应该是那老师作为清原县模范教师得到的奖励,我还记得那上面印着鲜红的公章。那老师还写下了一段深情的留言,像母亲一样嘱咐我回城后要好好学习,要强上进。后来这本子被当时还小的妹妹送人了,我从来没有因为东西责备过妹妹,可那一次却不住地责备妹妹,最后惹得母亲发了怒。

  现在想起来,觉得特别对不起自小就疼爱哥哥的妹妹,我这一生最爱的妹妹,但这个本子也确实是我那时最舍不得的东西。其实,都说“睹物思人、人亡物在”可以令人想起逝去的亲人、师长或朋友,东西固然重要,但人要是真的重情重义,即便没有物在,思念也不会休止;如果寡情薄义,就算面对故人留下最珍贵的东西,会真的珍惜和动情吗?

  写在微信上的赠言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抚顺七千年”网站刊发了我的《当年我们这样过“五四”》,引发了老抚挖团干部们深情的怀念。我在1982年到1992年在母厂抚挖工作的十年里,有九年是工作在专职团干部岗位上。1992年我离厂时临别匆匆,只简单告别后便急急地赶到新单位报到,随即进入了紧张的工作,也一直没有与我的老团委书记韦廷玉深谈。

  韦大哥是把我从母厂模型车间抽调到厂团委从事团的工作的导师,他与母厂很多团干部和团青骨干一样,一直无言地关注我在新单位的情况,也默默地支持着我在外经贸岗位上的工作。“五四青年节”当天,看到了这篇文章的韦廷玉大哥给我发来了一条微信,这也是沉稳睿智、惜言如金的韦大哥给离厂25年的我的一篇难忘的赠言:

  “王尧,我至亲至爱的团友。我们精采的人生,是从共青团开始的。我们对五四的情感,就是怀念我们的初心,怀念我们的理想,怀念我们的抱负,怀念我们的奋斗,怀念我们的奉献,怀念我们的激情,怀念我们的无私无畏、义无反顾……我知道你今晚将集结你的团友,我多想参加呀。但是,我早已圈定今天,请我市十四个单位原团委书记纪念晚会。我们心灵相通。让我们在不同地点,延续青春,延续我们崇高的信仰,延续我们滋润心田的热情,甚至年轻的激情偶有奔涌的一些冲动。万岁——青春!友谊——地久天长!仅以此表达对你对母厂及团青们情谊的回敬”。

  这条赠言令我更加怀念激情燃烧的岁月,难忘岁月的激情燃烧。这是母厂“扶我上战马”的导师给我的赠言,这是不管身处顺境还是挫折的老共产党员的信念,是抚挖人对理想和信仰的忠诚与坚守,是永远的叮咛,无价的赠言。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尧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