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记忆之九:新华书店情愫
资料图片
后来知道他妈妈叫陈淑荣,原来在发电厂工作,1957年左右调入新华书店。当年也就30岁出头,我们都叫她陈姨,知道陈姨在新华书店工作,每天和读者打交道,都有点崇拜她了。因为有了小庆同学这层关系,进出新华书店就逐渐多了起来,有时跟着他从前门进去,有时他又带着我们从后门进去,名义上是他找妈妈,实际上是领我们去找个角落看一会书。
文G时期的新华书店
那时候,东四路临街门市大多以二三层的小楼居多,当年的新华书店并不大,是座三层小楼,东边不远处还有个抚顺县的新华书店,毗邻中央大街是一个外文书店和文物商店,因而构成了那时的图书文化圈。进到店里,环境很整洁,图书摆放有序,安安静静的,和外面嘈杂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文G”时期的毛选单行本
小人书更是我最喜欢的,虽然上学以前就常在姥姥邻居家的小人书铺看过许多,但那时候还不识字,上学后认识了许多字,看起来更过瘾了。三楼是库房。有时候我们会淘气地避开门卫的视线,悄悄地迈上狭窄的楼梯,走过黑暗的走廊,时而被脚下成捆的书籍拌了一跤,找到散包的书籍,就快速翻阅,记得有几本《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看的。要是遇到小人书,就更高兴了,找个地方看一会儿,看完放回原处,这样的经历想起来至今还历历在目。小时候要是能用积攒的零花钱买一本书,在同学们眼里可是一件值得羡慕的事,对自己则是最幸福的事,有一本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外谚语选》就是花0.51元在新华书店买的,至今还在我家的书柜里。
资料图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吹散了人们压抑许久的阴霾。又是新华书店率先站到了传播改革开放声音的前沿,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辅导材料开始,一大批宣传改革开放的文献补充到了政治类书籍之中。进入八十年以后,一批古典名著、当代文学作品开始解禁并再版发行,我还在新华书店买回来一本重印的长篇小说《红日》,才1.15元。一些传统小人书也再版出现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而且价格依然亲民,薄的1角钱左右,厚一点的也就2角多钱,好在那时的平均工资都不高。
80年代抚顺新华书店
可以说,那个时期是新华书店的鼎盛时期,人们徜徉在步行街都会去新华书店寻觅精神食粮。广大读者始终把新华书店看作是最优秀的文化品牌,视为学习、工作、生活的智库。凡是想读党和国家的理论书籍、历史悠久的文化著作、著名作家的传世之作,以及大中小学的教材等,都会不约而同地汇集到新华书店。那个年代全社会的读书氛围主要是靠新华书店来实现的,新华书店影响了几代人。
1980年全国书市开幕
值得欣慰的是,新华书店的品牌价值在图书发行领域是无可比拟的,依然在市民文化生活中占有主导作用,老百姓依赖新华书店、信任新华书店。现在沈阳新华书店在抚顺成立了中房店和天朗店,让抚顺市民再次感受到新华书店还在我们身边,这也是沈抚同城化战略在文化领域的成功实践。使80年前成立于延安的新华书店,继续在抚顺延伸下去。体现出的是新华书店80年风雨砥砺,不忘初心,继续陪伴着亿万读者一起成长的使命和愿景。
东四路新华书店旧址正在重新规划建设中
新华书店天朗店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难忘的抚顺老地方之七——西露天矿
- 下一篇:郭秀江:心中的一首歌
相关文章
-
05-08民生记忆之八:与孙子比童年
-
04-07民生记忆之七:百货大楼今昔
-
03-25民生记忆之六:家电刷新生活
-
03-13民生记忆之五:我家的电视机
-
03-02民生记忆之四:分享快乐出行
-
02-17民生记忆之三:浑河两岸迁徙
-
02-02民生记忆之二:岳母家的饭菜
-
01-11民生记忆之一:父亲的三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