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传记专栏

传记专栏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十九:李永军口述

2017-05-25 15:11 抚顺七千年 王维俊 1278
我叫李永军。1969年生人,1989年到龙凤矿运输区工作,龙凤矿破产前我就调到矿务局暖气厂了现在还在职。李永军  龙凤矿破产以后,也就是1999底,由杜联维发起成立了一个爱心小组,是民间的一...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十九

《自筹资金成立爱心小组,呕心沥血救助弱势群体》——李永军口述

  李永军、男,47岁,原龙凤矿运输区工人

  我叫李永军。1969年生人,1989年到龙凤矿运输区工作,龙凤矿破产前我就调到矿务局暖气厂了现在还在职。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十九:李永军口述 图1
李永军


  龙凤矿破产以后,也就是1999底,由杜联维发起成立了一个爱心小组,是民间的一个公益组织。开始成立的时候才几个人,都是同学、朋友,后来最多的时候达到三、四百人。有骨干像杜联维、蒋依伦、付光欣、刘富魁、刘峰、宋燕、韩娟、张立凡,还有史立飞、唐心萍等。

  要问为什么要成立这个爱心小组?当时龙凤矿破产以后,一些买、下岗职工的孩子,交学费都困难,也没有地方去学习。当时的初衷就是帮助没有学上的孩子,像这样的孩子有一、二百人。我们爱心小组的地点就在矿里的一个小院,是我们合伙一起凑钱,一百二百,一千两千,把家里所有的家底拿出来。买了一个院。

  我们在这个院里搞了一个面食加工点,不管是销售人员还是工作人员全是义务的,大伙轮班来。每天销售的得有十几人,在面食点工作的也有个五六个人,面需要自己拿钱买的。面食有馒头和发糕,利润95%拿出来资助贫困户,贫困学生。当时走街串巷卖,远一点的骑倒骑驴。除了这个我们又搞了一个豆食品加工厂,豆食品厂在新屯。我们这些人,起早贪黑骑车买豆腐,全都是义务的。所得的利润,除了帮助贫困学生还有困难户。我们通过附近的邻居了解到一些困难户,不定期的给他家送点米面油和生活用品。

  为了给这些贫困学生补课,我们还跟东北大学、沈阳大学的学生联系,动员他们到这来做志愿者,利用假期的时间免费教这些孩子。这些志愿者先后来了四十多人,人次能达到一千多人次。

  我们用毛笔写上标语,写上宣传海报,让附近的孩子都知道矿里有一所爱心学校,免费为孩子们补课,老师是东北大学的学生。当时有四、五个教室,都坐得满满登登的,持续了得有三、四年。

  我们的爱心小组在龙凤地区很有名, 抚顺报社、电视台知道这个事以后,第一个报道我们的是吴连友(抚顺电视报副总编),就给我们宣传报道,然后大家就知道这个事了。后来抚顺日报、抚顺晚报、抚顺电视报、抚顺矿工报,还有抚顺电视台和辽宁电视台都给进行宣传。当时应该在龙凤矿是轰轰烈烈的吧,有很多人都来参加爱心活动。年龄小的有十几岁的,妈妈、爸爸也跟着来,帮助我们来参与这个活动,大的就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六十多岁的老人像吴婶,还有苏大娘都是岁数挺大的,也帮着蒸发糕啊,做饭。

  当初我们有这个搞爱心小组动机的时候,跟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有关。我们就觉得这种精神,在抚顺应该把雷锋精神学习、传承下去。

  我们做爱心小组这个时段,正好是龙凤矿破产的那个阶段。看到那么多人下岗、买断,就业无门,心里挺难过的,就想用我们的方法来帮助那些临时遇到问题的人员。其实我们的帮助也是有限的,我们就是想传递一个信息,让他们知道这个社会有人在关心他们,有人在帮助他们,没有忘了他们。

  有的人确实需要帮助和关心,我们附近有个老太太,没儿没女,我们去她家走访,了解一些情况。屋里头一个老太太穿着满身补丁的旧衣服,在那坐着,自己也做不了饭。老太太说了,我的愿望就希望这屋里有一盏灯。原来她连电费都交不起。然后我们就把她接到了我们的爱心小组,一直伺候到去世。

  还有一个老人叫林经远,生活不能自理,我们就把他接到龙凤,送澡堂洗澡的时候,因为他常年没洗过澡,浴池的老板就骂我们,说怎么给老人造成这样呢?不能洗澡。当他知道我们是志愿者的时候,挺感动,连浴资都没要。在他七十几岁给他过生日的时候,老头哭了,他说我七十多岁从来没过过生日,那是他第一回过生日。

  我们爱心小组不光给那贫困的学生补课,还对孤寡老人,弱势老人进行照顾,有的要晚上轮班照顾,陪他睡觉,甚至为他们养老送终。有的老人去世的后事都是我们办的。五、六年的时间,一共送走四位老人。

  我们的爱心小组得到抚顺东洲区的区委宣传部和工商局、税务局的支持,工商局还送给我们电视和一些物品,我们到别的地方摆摊费用全免了。因为我们经常组织义卖活动,在抚顺南站和各个居住地人员多的地方,大伙凑钱上货,批来商品,然后加很少的利润,以比当地商店要便宜的价格卖给当地居民,然后把这个利润拿出来再资助贫困户,贫困孩子,参与最多的时候有一百多人。前前后后有四百多人陆陆续续参加我们爱心小组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我们从1997年到2009年有12年的时间。这么些年,我们扶贫款总计能支出了四十多万元。

  我们的小组在上课的时候相继来过德国人,还有美国人。有一个国际学校,他们学校校长美国人撒倍特夫妇都来了,他们义务免费为学生讲英语。

  通过爱心活动,我知道了社会上还有那么多人需要帮助,我很珍惜我现在的生活。因为帮助别人,自己也挺快乐的,我就觉得自己好像还有用,有一种责任感,做了一些利于别人的事情,我觉得还是挺自豪的。(2016年11月23日 整理人:王维俊)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维俊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口述历史  龙凤旧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