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传记专栏

传记专栏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二十:王明坤口述

2017-05-27 17:02 抚顺七千年 王维俊 2054
我叫王明坤。1956年出生,今年60岁。1975年初中毕业,1978年末顶替父亲的号头,参加工作,在龙凤矿保安区也就是后来通风区和充填区,当一名大管线充填工。这是我参加工...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二十

  《让人煎熬的信访工作》——王明坤口述

  (王明坤,男,60岁,原龙凤矿工人,后任矿务局信访处副处长,2016年退休。)

  我叫王明坤。1956年出生,今年60岁。1975年初中毕业,1978年末顶替父亲的号头,参加工作,在龙凤矿保安区也就是后来通风区和充填区,当一名大管线充填工。这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岗位,这个岗位是当时四大工种之一,主要为采煤服务,但却比采煤的工作还要艰苦。每个班工作服都像从泥水里捞出来一样,像个泥猴,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干了接近五年。


《龙凤矿口述历史》之二十:王明坤口述 图1
王明坤


  1981年组织调动到抚顺矿务局干部处,在干部处干了十五年,由科员、副科长到科长。到1998年的11月份,组织派我到局信访处担任副处长。

  有人问,你都调到局里去了,和龙凤矿还有关系吗?怎么没有,我在信访处的最后几年接触龙凤矿的人最多。进入90年代,龙凤矿的经济效益不太好,1997年“5·28”事故以后,效益越来越不好,这个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信访的工作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1999年宣布龙凤矿破产以后,信访量猛增,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一些已经退休的老工人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因为他们祖祖辈辈都是生活、工作在这个单位,对这个矿山,对这个单位非常有感情。包括我父亲也在内,矿山就是自己的家。 从参加工作吃的、住的、行的就没离开矿山,从感情上接受不了。另外从观念上,他也接受不了。好端端的这么一个企业,怎么说破产就破产,说没有就没有了。破产以后归向社会,社会是个什么东西,在他脑海里头没有这个概念,观念很难转变。

  再一个,当时虽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这个政策需要衔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衔接。以前有些小问题矿里不用什么政策,就可以解决。你家里房子漏了,我给你一点油毡纸这就可以了。归向社会以后,什么都要有政策、规定,都要按政策、按规去办,当时的一些职工或者老工人,还有老工伤、工伤家属、工亡家属这些,从心里往外不愿意,很难接受。

  还有一些还年富力强中青年工人,都是矿上的骨干力量,突然失去了工作,他得重新谋生。这些主力都是我的同学,我的同事,龙凤矿一破产,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面向社会去自谋职业,他没有这个技能,年龄又大,本身有没有经营头脑和经济基础,再就业很难。

  当时很多人都抱着这种心理。建国初期,没有我们龙凤矿的煤就没有鞍钢,没有鞍钢国民经济的恢复谈何容易,因此从这一点上讲,我们为国家做出了牺牲,做出了贡献,现在没人管了。说破产就破产了,矿工们心里不平,就要找个说法。就在破产后的几年里,上访的活动比较激烈。在宣布破产以后,中央核查组,包括省里核查组经常被几百个老工人用凳子堵在会议室出不来,中午吃饭都吃不上,天天都是这样。

  我作为信访处副处长,在现场负责接待,进行处置协调。既要全力保护中央核查组的工作人员人身安全,还要耐心劝说情绪激烈的老工人,保持稳定。其实,我的心里也很矛盾。上面政策的压力很大,稳定工作又是压倒一切的任务,面对的又是曾经一起工作过的老伙计,因此有时候心里也挺憋屈。我解答的不满意,他们就要到市政府,到省煤管局,到省政府和省劳动厅,如果解答不好他们又要去北京。每年进京上访的人不计其数,每次进京处理上访都是我去,去北京就是家常便饭,常来常往。一些买断、下岗的工人堵马路、冲击政府机关的现象经常发生。

  你要问作为信访干部,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感受?持什么态度?我对他们理解、同情。因为我们是同龄人,同期人。特别是我从龙凤矿出去的,龙凤矿这些人,都是我的朋友,所以从感情上我是同情他们,是理解他们的。恰恰理解又代替不了政策,政策是刚性的,破产是推翻不了的。所以说怎么办,只能用感情去接待他们,尽量按照政策去解释,硬性的、刚性的东西我解答不了,也解决不了,没有办法,只能劝说,所以心里特别的纠结。

  特别是越级上访,到哪去,我都得派车去给人解释,双方解释,做工作再回来。二次你再去,我再去呗!我就是做这项工作的,我不辞辛苦。信访干部就是在政策衔接不当的时候起缓冲作用,尽量弥补脱节。中央出台政策,靠谁去落实呢?不靠地方政府去落实吗?地方政府没有这个实力,没有这个能力,就等于政策不落实。每年维稳的费用都不是小数,但还是不稳。

  现在回想起来,我这十五年挺难熬,信访工作在那个阶段太艰苦了。既有上面政策的刚性,又有感情上的扯不断,理还乱,简直就是一种煎熬。唉!(2016年11月4日 整理人:王维俊)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维俊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口述历史  龙凤旧事  

文章评论